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纯在空处提笔描写

纯在空处提笔描写


【依据】:

咏梅之词夥矣。此调佳处,在不用侔色揣称及譬喻衬托,而纯在空处提笔描写,梅花品格之清高与赏梅者情怀之伊郁,于上下阕后数句见之。(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词例】:

蓦山溪

曹组

洗妆真态,不在铅华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小院,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销魂处。结子欲黄时,又须著、帘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销瘦却,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解析】:

当某一题目已为众人染笔,话几乎说尽之时,高手便会变换角度重写,使旧题生新。比如咏梅,唐诗宋词中佳作如林,但北宋后期的曹组却不让前人,自出机杼,写出一首被人誉为“纯在空处提笔描写”的好词——《蓦山溪》。

所谓“空处”,是与实处相对而言。实处是有形有色可见的,故可以描绘、渲染、勾勒、比喻。而空处则是不可见的,但却是可感的;可感的总是抽象的,这给写作带来了相当的困难。这就要求作者一要感受独特,二要笔法巧妙,否则很难写成功。

曹词便具有这两个特点。全词咏梅,却无一个“梅”字,然而一看便知是梅。上片写梅色、梅姿和梅香,全在梅外落笔。“洗妆真态,不在铅华御”,这两句是写女子的自然本色,实际是借用表现梅花的清雅宜人。“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斜”暗点梅的潇洒之姿,跟着化用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诗意,形容梅如佳人,风姿楚楚,令人爱怜。接下去几句描写梅所在环境的不惬意。庭院小小,容不下梅香四溢;播向墙外的“江头路”吧,风吹雪打,幽香何堪?环境的偏狭,气候的恶劣,困扰了一树梅香。这语意透着幽怨,更见梅香之可贵,境遇之不幸。下片侧重抒发赏梅者的感受。“月下疏影”是用林逋《山园小梅》中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来代表梅。这月色中的梅影,如同他心中的情人,令他不眠。即使花落结子,他依旧怀念不已,梅能受得住密如帘般的冷雨的飘洒吗?赏梅者何以有如此深的绵绵之情?为的是她“孤芳一世”。这“孤”是梅的本性,这“芳”是梅的品格,然而却在风、雪、雨中默默度完一生,美受到无情的摧残,这怎能不叫他愁怨呢?结句引用六朝诗人沈约自比。沈约曾为东阳太守,说自己年老多病,“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隐指身腰瘦尽。这里作者移用来说,为梅一生不幸而“情愁”,以致于愁思到“销瘦却”。结尾“试问花知否”?可见人花相互对赏,同病相怜。语俏而境深,意随笔到。

全词六句,句句写赏梅者的感受。感受,便是物对情激起的波。对这首词来说,梅色唤起他对本色的赞美,梅姿令他爱怜和凄然,梅香引起他的不平,梅影叫他心醉不已,而梅子又扰得他愁肠百结。这种种心态的流动,已远远超出一般的赏梅;一般的赏梅仅作美的观照,而本词作者却是用全身心在爱梅。因为他在这“孤芳一世”的梅身上发现了自己,所以能借梅题倾注一腔的幽怨。而词笔却巧妙地在环境、心态、典故、设想之间往返,时呈空幻心造之境,皆为亦花亦人之象,堪称咏物词之一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