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借梅写照,丰神蕴藉。(黄苏《蓼园词选》)
【词例】:
汉宫春
梅
晁冲之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解析】:
这首词咏的是梅。梅一向是北宋文人喜用的题材之一,林逋、苏轼、周邦彦等大家都有咏梅之作。他们或绘梅之清姿,或赏梅之神韵,或赞梅之品格,纷呈异彩,在文坛各占一席地位。晁冲之的《汉宫春》独辟蹊径,别具新意,自有新境。
上片一共四句,却从梅的恶劣环境落笔,一层一层写开去。首句点明这是一枝开在水边的梅,虽有“潇洒”之姿,但无她自由生长的空间,只能在“竹梢疏处”“横三两枝”,句中有为梅鸣不平之意。第二句为梅遗憾,“东君(春神)”本该助梅,谁想梅却身陷“雪压风欺”之中,横遭摧残。第三、四句代梅诉怨,一春无伴,燕子也因怕寒,“轻失花期”,只剩候雁还未相忘。至此,梅花真是不幸,处处不如意。下片也是四句,依然不写梅的本身,而是多角度地揭示梅的孤清的处境。首句连用两典,“清浅小溪”暗应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玉堂”暗应唐诗“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薛维翰《春女怨》)意为野梅临流映姿,风韵无比。此句以反问出之,于赞美中流露一丝哀怜:野梅虽美,怎奈开在“茅舍疏篱”之间,上天何其不公!第二句中的“故人”,呼应上句《山园小梅》的作者林逋,说自他以后,再也没有真正的赏梅者,所以第三句说,月下之梅只能孤芳自赏,自哀自怜。结尾为梅而叹,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将梅比作“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甫《佳人》)的美人,空有“清香”,徒作“风流”,而寂寞度过一生。一个“空”字,叹其终生不幸。
梅有何知?花有何恨?而作者洋洋洒洒写下梅的如许不平与不幸。应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原来一切自然界事物都具有两种属性,一是物理性,一是表现性。物的表现性亦为表象,一旦为艺术家所捕获,便赋与情思,融化成作品中的意象,而不再是自然物的原型。晁冲之笔下的梅便是这种意象。从“也不爱惜”,“压”、“欺”、“孤芳”、“空自倚”等一系列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辞中可以悟到,这“梅”已不是自然界的梅,而是一切遭遇不幸者的写照,甚或包括了作者自我怀才不遇的经历。可见,这“梅”是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包含极丰富的社会内容。这使读者在审美的同时,对社会人生作出深刻的反思。黄苏意识到这一点,用“丰神蕴藉”四字评论此词,可谓此言不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