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变再提法


【依据】:

过变是再提起法。(高亮功《芸香草堂评山中白云词》卷三)

【词例】:

渡江云

次赵元父韵

张炎

锦香缭绕地,深灯挂壁,帘影浪花斜。酒船归去后,转首河桥,那处认纹纱?重盟镜约,还记得、前度秦嘉。惟只有、叶题堪寄,流不到天涯。 惊嗟!十年心事,几曲阑干,想萧娘声价。闲过了、黄昏时候,疏柳啼鸦。浦潮夜涌平沙白,问断鸿、知落谁家?书又远,空江片月芦花。

【解析】:

“过变”亦称过片,是全词结构的转捩点。因此历来词人非常重视词的过片。张炎在《词源》制曲条中特别强调“作慢词……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需要承上接下”;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中亦云:“中调、长调转换处,不欲全脱、不欲明粘。”“过变再提法”就是遵循这种美学原则的过片方式,即过片笔断意不断,内容承前深入、拓展,使全篇情感意脉一气贯通,形式上则出之以警策之语、顿宕之笔,使上下片之间有明显的界定点。张炎的这首《渡江云》就是一典型词例。

此词“次赵元父韵”作于宋亡之后,抒写怀人忆旧之情。此中似隐藏着张炎一生中最悲惨的一段遭遇。张炎出身于贵族世家,是南渡名将张浚的六世孙,宋亡以前,这个家族过着“舞扇招香,歌挠唤玉”的生活。南宋末年,他的祖父奉命率兵戍守独松关,扼险以拒元兵,其部下袭杀了元使礼部尚书廉希贤、工部侍郎严忠范。宋亡以后,祖父被“磔杀”,家貲全被籍没。在这场灭顶之灾中,张炎及他父亲的妻妾或被杀,或被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从此张炎开始了“三十年汗漫南北,数千里一片空狂”的流浪生活,这首词抒写的就是浪迹生涯中怀人的沉痛心情。词人起笔即写绮罗弦管的夜景,用闲淡之笔写出一片繁华,似乎见到词人面对眼前景物的漠然神态。“酒船归去后,转首河桥,那处认窗纱?”言酒阑、人尽,灯灭、烟消,将以上繁华一笔扫尽,点明“帘影”、“深灯”都是陈迹,华屋山丘之慨寓于字里行间,词人内心的寂寞凄苦亦可想见。“重盟镜约,还记得、前度秦嘉”,用“扫处即生”的艺术方法从前面的写景抒情折入正题,借用东晋秦嘉赠诗其妻徐淑的典故,写昔时情事。然上片歇拍“惟只有、叶题堪寄,流不到天涯”二句又作顿挫,借用唐人御沟题叶事,反其意而用之,词情曲折,谓有情人天各一方,杳无音信,纵使“叶题堪寄”,又如何能随水流到天涯呢?盖不知故人何在,安能传递心曲。将怀人的悲苦之情写得酣畅淋漓。

词的上片以抒写怀人之情作结,过片承前亦从怀人写起。“惊嗟!十年心事,几曲阑干,想萧娘声价”,“十年”与“天涯”相互照应,由有情人相隔之远进而言相别之久。此化用周邦彦《瑞龙吟》“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词意,以萧娘作映衬,写词人所念之人声价之高,从而烘托自己十余年来执着的相思之苦,词情愈转愈深。“惊嗟”一语,先作一小的顿挫,由上片的相思之情引出下片十年来的相思之苦。在内容上既把上下片紧密地连接起来,使之明显地划分成两大段落,又显示出章法变化,用笔确是不凡。“闲过了,黄昏时候,疏柳啼鸦”诉说别后十年的情景,备写孤寂惆怅之感,落拓萧素之情。“浦潮夜涌平沙白,问断鸿、知落谁家?”“断鸿”乃失群之雁,与上片“叶题”句相互照应,前面写寄书之难,故云“叶题”“流不到天涯”;后则想象对方定有来书,只是失群之雁“知落谁家?”无从收到。全词以“书又远,空江片月芦花”作结,描绘出一种迷茫旷远的朦胧之境,空灵荡漾,余韵悠然。

张炎推崇的姜夔有《齐天乐》一词亦具有同样的情韵。《齐天乐》咏秋蝉,抒幽思,起笔就突出一个“愁”字,上片歇拍“曲曲屏山,夜凉自甚情绪”,写出难以忍受的寂寞之情;过片“西窗又吹暗雨”承前写出更那堪冷雨敲窗的感受。一个“又”字使上下两片衔接得极为紧凑,且节奏又颇为鲜明,词情则更为凄苦。与张炎此词的过变有异曲同工之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