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开阖式中,……一虚一实,前后并提者,谓之“虚实并提格”。(参“正副相足之开阖式”条)
【词例】:
清平乐
晏几道
暂来还去,轻似风头絮。纵得相逢留不住,何况相逢无处。 去时约略黄昏,月华却到朱门。别后几番明月,素娥应是消魂。
【解析】:
虚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和文艺理论中一对极为重要的范畴概念,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文学艺术门类的创作与欣赏,其含义非常丰富。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说,所谓虚盖指艺术形象(或意象、意境等)的间接性;所谓实盖指其直接性。比如,从文艺作品的描绘对象看,情为虚,则景为实,时间为虚,则空间为实。从文艺作品的描绘手段看,略为虚,则详为实;抽象为虚,则具体为实;写意为虚,则记事为实。从文艺作品描绘的效果看,无象无形者为虚,则有象有形者为实,等等。虚与实往往不是被单一运用,而是互相交织彼此渗透的,如前实后虚,先虚后实,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虚实互藏等,艺术的辩证法就是如此。特别是古代诗词,由于它篇幅短小,而又要含蕴丰厚的情思意绪,作者在处理虚实关系时,往往将其各方面的因素错综叠用,造成开阖动宕之势,以展示诗法词章之美,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此以上举小晏词中“纵得相逢留不住,何况相逢无处”略为说明。
这首词的内容并不难明白,亦是怀恋情侣之作。上片说与意中人无处相逢,下片证明月以见意,纵不相逢,而相思未了。众所周知,小晏虽为宰相之子,然性格孤直,为人深情,一生又陆沉下位。他在词中往往回忆个人情事的昨梦前尘,抒发对莲、鸿、苹、云的眷恋之情,悲凉而凄婉,此词即属此类。“纵得相逢留不住”承上文而来。情人如梦影似风絮,“暂来还去”,纵然相逢亦难留;“何况相逢无处”与下片文意断而仍续:不能相逢,故托之明月。结合这两句词与全篇的关系,并从时间,有无等方面考察,“纵得相逢”为实,又说“留不住”,则由实转虚。但从整句来看,它说的是“现在”,是意在“有”,故是实;“相逢无处”是虚,但这毕竟又是个事实。从时间上看,它说的是“过去”或者“将来”,其意在“无”,故仍是虚。合而观之,两句虽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而总体上却构成一实一虚、先实后虚的格式。虚与实的每一次转换也就是一个开阖,如“纵得相逢”是开,则“留不住”是阖;“相逢”是开,则“无处”是阖。加之“何况”与“纵得”上下呼应而又追进一层,更使其增加了变幻超忽的美感。
在小晏之前,令词已得到很大发展。小晏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独能在令词阵营中异军突起,艺术上臻于极诣,按照杨海明同志的说法,乃是因其既继承了传统令词的特色,又特别吸取了诗歌以及当时广泛兴起的慢词长调的某些技巧因素,而主要是词势章法上的峰回路转、节节顿挫、步步深入,使小令从偏于表现静态的美感到偏于表现动态的美感(《唐宋词史》)。这种特色的形成,就非常得力于运用虚实开阖的修辞手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