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淳熙九年八月十五日,驾过德寿宫起居。……侍宴官开府曾觌恭进壶中天慢一首:“素飈飏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上皇大喜曰:“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王弈清《历代词话》卷七引乾淳起居注语)
【词例】:
壶中天慢
曾觌
素飙漾碧,看天衢稳送、一轮明月。翠水瀛壶人不到,比似世间秋别。玉手摇笙,一时同色,小按霓裳叠。天津桥上,有人偷记新阕。 当日谁幻银桥,阿瞒儿戏,一笑成痴绝。肯信群仙高宴处,移下水晶宫阕。云海尘清,山河影满,桂冷吹香雪,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
【解析】:
用事新奇,即用事新鲜、奇特。
据载,淳熙九年,(1183)八月十五,这一天月色极好,宫廷上下一起赏月。在香远堂设宴,堂东有万岁桥,用玉石甃成。四面雕楼阑槛,莹徹可爱。桥中心小亭用白椤木建造,极为雅洁。大池十余亩皆是千叶白莲。御榻、御屏、酒具、香奁等都用水精。宫中乐工待月初上乐器齐奏,音乐缥缈,如在天宫。为助兴,太后当场让刘贵妃用白玉笙独奏霓裳曲。作为侍宴官开府的曾觌当场奉上这首《壶中天慢》。词的上片,是就眼前明月升起后天上、宫院一片洁白,在场的人真有一种不知是在月宫,还是在人间的感觉。当玉笙吹起霓裳曲,人们更感到飘飘欲仙,仿佛真的置身于月宫之中。下片从反向着笔,写天上水晶宫阙移到人间,劝吴刚不必伐桂树,“金瓯千古无缺”。据说听到此句,上皇大喜曰:“从来月词不曾用金瓯事,可谓新奇。”
金瓯,是一种金黄色的小瓦盆。这个词在诗词中曾用来指盛酒器,如《琵琶记·高堂称寿》:“春花明彩袖,春酒泛金瓯。”也曾用来比喻疆土完固,如张维屏《雨前诗》:“早筹全策固金瓯。”还有一典曰“名动金瓯”,如姚勉《满江红·万里西风》:“更宸旒、己自覆公名金瓯里。”辛弃疾《水调歌头·上古八千》:“快上星辰去,名姓动金瓯。”这里的“金瓯”均指人声名很大,为国家栋梁之材。此典出自唐玄宗选择宰相的故事。在曾觌之前,还不曾有人把月比作金瓯,用事确为新奇。
宋词作家中有不少人喜欢用事。“词用事最难,要体认着题,融而不涩。(张炎《词源》)说明词中用事之难,而要做到用事新奇则更难。彭孙遹在《金粟词话》中说:“作词必先选料:大约用古人之事,则取其新颖,而去其陈因;用古人之语,则取其清隽,而去其平实;用古人之字,则取其鲜丽,而去其浅俗,不可不知也。”曾觌的“金瓯千古无缺”,正是“取其新颖”、“取其清隽”、“取其鲜丽”而创造了用事新奇的效果。
辛弃疾被人称作“掉书袋”,他的词中经常用典,但新奇之事亦不多见。他的《水调歌头·高马勿捶》:“怨调为谁赋,一斛贮槟榔。”用事较新奇。这里“一斛伫槟榔”用了《南史》中记载的刘穆之的事。穆之少时家贫,嗜酒食,常去妻兄家乞食,食后又求槟榔。其妻及妻兄弟皆瞧不起他,并戏谑他,后穆之任丹阳尹,将召妻兄弟,其妻感恩泣下乞求原谅,穆之说:“本不匿怨,无所致忧”,醉后让厨人用金拌贮槟榔一斛以进之。辛弃疾用“一斛贮槟榔”表示排抒宿怨,也有新奇之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