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关式


【依据】:

双关式:辞语不殊,而情事双关,指物亦用寓意者。(《詹安泰词学论稿》第七章《论修辞》)

【词例】:

系裙腰

张先

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

【解析】:

双关的修辞手法从表层、从字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作者要表达的意义,它往往或利用同音、音近字,或利用隐字格,绕一个弯来表现诗歌的题旨。它既言此也借指彼,既指物又用以寓意,情事双关。这里我们首先介绍音近字的双关。这种寓意手法本源自民间口语,故在民间,歌谣小曲中用得较多。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字一方面指天气情况,另一方面借指“情”,即利用“晴”“情”谐音而双关。由于文人词往往轻俗重雅,一经染翰命笔,或抒情写意,或影射寄托,故不屑于注意这种仅仅在零星字眼上做文章的“双关格”。然而在比较俚俗的小词中却时常运用这种手法创词达意。象张先的这首《系裙腰》就是这样。作者借写新荷表现一位怀春少女希望得到如意的婚姻,得到丈夫的爱怜的情感。细小如钱的出水新荷,恰似天真烂熳、情有隐衷的娉婷少女。首两句就描写了主人公的这种情貌。所以下面“藕”、“莲”暗示的意义也容易悟出。“藕”、“莲”谐“偶”、“怜”音,语意双关。这样表现比直接说出显得机智含蓄,也更具文学意味。但这种用法,要在作者的本意容易使读者明白的情况下使用。否则,会让人费解。再加上这种手法拘泥于一词一字的谐音,使用多了,容易流于俚俗,故文人在诗中一般不常用。因此,沈际飞评这首词云:“末句即诗之杂体,如双声、叠韵、离合、回文及五色、四时、药名、县名之类,一时活计也。在诗可憎,词原有可取。”喜欢采用新奇的形式写诗歌的苏轼也曾写过一首《南歌子》词曰:“日出西山雨,无晴又有晴。乱山深处过清明,不见彩绳花板、细腰轻。”这首词中的“晴”一方面指事物,另一方面谐“情”字音,表示“无情又有情”的意思,而词中主人公的身段情貌在结尾二句点出,全词意境浑融,无斧凿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