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以人拟物格:情事属人,动作亦属人,而取象干物,以物态象征情事也。此与前格(移物作人)恰相反,前格句意属物,而此格句意属人。(另“借物起人之映衬式”)
【词例】: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解析】:
这首词写一位女子深长的离愁别恨。古人写愁,有云:“肠一日而九回。”又云:“柔肠寸断”。用此夸张手法,已经把“愁”的程度写得够强烈了;而“欲见”两句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意谓:你要知道“九回肠”和“寸断”的“柔肠”是什么模样吗?请看这金炉中曲曲盘盘,一点点烧成了灰的“小篆香”(篆香、盘香,因其形状回环如篆,故名)!这里,以篆香来比喻“回肠”,以篆香的“断尽”来比喻“柔肠”的“寸断”,使得无形的悲愁有形了,成了一种可见可触的物象,这就是“以人拟物”的手法。这种“以人拟物”手法与“移物作人”手法恰恰相反:“移物作人”是以物性作人性,使物具有“人”的情态;“以人拟物”则是以物象表人事,使本属于人的东西具有了“物”的特征。略加比较,区别也是明显的。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一诗有云:“江流曲似九回肠。”同样是取象于物,同样是将“九回肠”借外在的物态诉诸视觉,与秦观此词的表现手法完全同类。只是柳诗形象阔大,意境雄浑;秦词则形象轻盈,意境幽微;柳诗之愁,系乎国家命运,充塞于天地之间,莽莽苍苍,故以奔腾的“江流”为喻;秦词之愁,乃儿女子之情愁,仅限于闺房之内,缠绵婉约,故取小小的“篆香”作譬。这其中的差异,不仅仅是所表现的内容的不同所致,在很大程度上乃是为诗与词各自的体式所决定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