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比甚佳


【依据】:

郑中卿号松窗,尝随张贵谟使北,著《燕谷剽闻》二卷,纪事甚详。小词亦清醒可喜。如昭君怨咏梅云:“道是花来春未……。”兴比甚佳。……(王弈清等《历代词话·卷八》引词品语)

【词例】: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水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淡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解析】:

《历代词话》明代杨升庵《词品》论郑域《昭君怨》咏梅词,“兴比甚佳”、“清醒可喜”。“兴比”者,比与兴也;“清醒”者,清新醒目也。此四字道尽《昭君怨》风神。

比兴,在这首词中,显而易见的是比。词题为“梅花”,所咏乃腊梅,却通篇不着一“梅”字,梅从首二句的比中隐透出来。首二句写“花”、“春”、“雪”、“香”四事。首句提出其为花,随即以“春未”否之,次句又提出其为雪,突出其色白,再以“香异”否之,于是二句结合则托出了词所咏的主体物——腊梅。首二句之句式为并列型,每句都是先问后答先疑后否,用字也是比并的,但两句在含义上却并非并列,首句是次句的基础,次句是首句的层进,两句接连延伸,隐喻出腊梅的形象。

若说兴,此词显然不属于朱熹所谓“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所咏的腊梅用比喻隐透而出,并非由他物引发而出。汉代孔颖达《毛诗正义》中说:“诗文举诸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咏草木鸟兽而有寄托的,都可以说是“兴”。《昭君怨》之“兴”当即此。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则因景而寄意:无论是“冷落”的“竹篱茅舍”,还是“富贵”的“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样开。”腊梅既不嫌贫爱富,又不一味清高,而是不问环境之贫富贵贱,唯知展示一己的生命力,迎寒报春而已。这是写腊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操守,又具有深邃的哲理性。人生何尝不当如此!生命的价值不囿于所处的环境与地位,处贫贱,不自馁,要奋进;处富贵,不自多,要奋进。“两地不同栽,一般开”,道出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哲理。此词可以说是以理取胜了。

清醒,清新醒目,我以为是兼顾了写景与寄意两个方面的。写景之句“竹外一枝斜”,以竹衬梅,梅少竹多却以梅为主,碧绿雪白,相映交辉,不可谓不清新醒目。尽管这五个字是截取了苏轼《和秦太虚梅花》的诗句,但铺以“野人家”的背景,就有了新意,竹丛寒梅静立于郊野人家,绝少尘世的喧嚣,更多的是静谧、安闲、疏阔的野趣,清新之意更浓,读来使人目爽心明。咏物而寄意,这本是中国咏物诗的传统,郑域咏梅所寄之意具有哲理的思致已如上述,它富于理趣而非发理语,以其哲理之思发人以情、启人以智、予人以力。历来咏梅诗词多如繁星,而如此词之借梅寓理、理既明而又非直发议论的,却也不多见。较之王安石以“美人零落依翠木,志士憔悴守蒿蓬”来写“独山”梅花,其意境是超出许多的。在表现手法上,通过绘景展示“竹篱茅舍”与“玉堂琼榭”之场景对比来抒发深意,也可说是独运匠心,使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情操表现得清新有致、快人耳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