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即物即人之映衬式

即物即人之映衬式


【依据】:

即物即人格:人物交融,不着异相,描写最浑成,体察最精细,必情事与物象纤悉靡间者始得用此种写法。(另参“借物起人之映衬式”条。)

【词例】:

惜分飞

富阳僧舍作别语赠妓琼芳

毛滂

泪湿阑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解析】:

由题目可知,这首词是作者与他的情人琼芳分别时的真实记录。词写得极为感伤。“断雨残云”,即零零星星的雨,丝丝片片的云:“无意绪”,即无凭据,无精神。这是写景,写一种凄凉落寞之景。然而,它与下句相配合,又能引发人们自然地联想起出于宋玉笔下的那个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故“断雨”一句又是写情,写作者与琼芳深挚又短暂的爱情。雨断云残,象征露水夫妻霎时的欢娱业已成了过去。情事与物象,在此乃是水乳交融的。

再看几个“即物即人”的例句。晏几道《更漏子》云:“红解笑,绿能颦,千般恼乱春。”此“红”与“绿”既是指春天的红花绿叶,又是指红红绿绿、美丽娇嗔的女子。又如李元膺《鹧鸪天》词云:“薄情风絮难拘束,飞过东墙不肯归。”“薄情”一词即物(风絮)即人(薄情郎),更为明显。

这种“即物即人格”与“人物交映格”颇为相似,那就是,其写物时,都暗有人在。但二者又有很大的区别:“人物交映格”是人事与物象并写,人事物象同时出现,相互映衬;“即物即人格”则是只见物象,不见人事,人事乃包寓在物象之中。“即物即人”有意只使用描写物象这一个方面的词语,而又同时表达两重意思,或者竟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实类似于传统所谓的“双关”。“断雨残云”,既是指自然界的云雨,也是暗指男女间的性关系——“云雨”,它与“红解笑,绿能颦”,都可称为“同字相关”。“薄情风絮难拘束,飞过东墙不肯归”,既是说风中柳絮不解人情,任意飞去,更是说人间男子不恋旧情,久别不归。这是“语义相关”。至于象“梅酸心未老,藕断丝犹嫩”(《千秋岁》,旧题欧阳修作,《全宋词》作明杨基词)这样的词句,则属于“同音相关”,在民歌中屡屡见之。用这种修辞手法,使词意特别深沉、含蓄;如“梅酸”二句,还平添了几分幽默风趣的成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