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有于各句句尾辞语相复叠者,谓之“叠尾蝉联式”。(《詹安泰词学论稿》第七章《论修辞》)
【词例】:
青玉案
无名氏
年年社日停针线。怎思见、双飞燕。今日江城春已半。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春衫著破谁针线。点点行行泪痕满。落日解鞍芳草岸。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
【解析】:
詹安泰先生说:此词例中叠字虽在句末以上,但“亦可归入叠尾之列”,这就有如前面所举的蒋捷的《虞美人》,虽“叠句首第二字仍归之于并头也”。
词为游子怀人之作。结尾三个“无人”叠用,字面重复,句意却步步深入,感情也愈来愈强烈:有花“无人”同赏,只好借酒消愁;独酌又“无人”相劝,而且醉了也“无人”照管过问。三个“无人”,写尽了词人极端的孤独与苦闷。这种写法,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晁补之《忆少年》词以接连三个“无”字打头来表现天涯游子的飘泊不定(见“并头蝉联式”)。
其实,从修辞的角度说,此词与赵秉文的《青杏儿》词“但教有酒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远甚春秋”的两个“也好”叠用;与蒋捷的《解佩令》:“春晴也好,春阴也好,着些儿春雨更好”的三个“好”字叠用,更为相同,均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叠尾蝉联式”。
这种“叠尾蝉联式”总是一气提出两种乃至多种事物或问题,同时又从一个方面分别对它们进行了肯定或否定,感情显得挚着而强烈。论其语言风格,则有如口语般浅显。“唐以后特地有词,正以有如许妙语,诗家收拾不尽耳”(《词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