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一幅绝塞图,已包括于“长烟落日”十字中。唐人塞下诗最工,最多,不意词中复有此奇境。(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二)
【词例】: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解析】:
苍凉悲壮、以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边塞诗,曾在唐代诗歌中独树一帜。然而在宋词中,象范仲淹《渔家傲》所描绘的边城幕府生活画卷和高亢激扬的情调,却极罕见,此情此景所构成的意境,确是“奇境”。北宋的词受花间派影响,内容多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美,总喜欢表现风流蕴藉的情调。范仲淹做过镇守边境的宣抚使,他把边塞诗的内容带进词的领域,使词具有了较多的社会内容和开阔的风格。在词的意境创造上,有了新的开拓。
这首《渔家傲》,上阕一开始就强调“塞下秋来风景异”,“异”在何处呢?大雁南归,无留恋之意,傍晚,悠扬的胡笳、牧马的嘶鸣和悲壮的牛角号在千山万壑中回响,炊烟袅袅升起,夕阳刚落即已闭上城门,“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正面描写景物的十个字,这十个字,勾画出一幅萧瑟、凄凉而又寥阔的绝塞图,这虽然是写景,但却是情中景,它饱含着词作者对戍边将士处境的深切同情。这种情感和这边塞萧条的景象融为一体,构成了词中“奇境”。
词的下阕写作者和守边将士借酒浇愁,却更激起对万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尽管思念,却不能回家团聚,因为强敌未破,功业未立。只听得营帐外面羌笛悠扬,但见白霜满地,人们睡不着觉,白发苍苍的守边将军和离乡背井的士兵,都有一种燕然未勒壮志未酬的感慨。
《渔家傲》所创造的词中奇境,和唐代边塞诗人所创造的诗中奇境相比,亦毫不逊色。王维在《使至塞上》所描绘的塞上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范词中的“长烟落日”可与之媲美,两者都是塞外干旱高原气候的特有景物,只有到过边塞作过实地考察的人才能观察到这种景象,才能深切体会到戍边将士的豪迈的气概和在孤苦凄凉中的乡思离愁,才能写出这情景交融的意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