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面兼写


【依据】:

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此词则两面兼写。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后半首为送行者设想……。(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词例】:

踏莎行

欧阳修

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解析】: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离别的作品《诗经》里就有了,这是一个古老的题材。离别总是人生经历中痛苦的事。离别的词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送人远行,一是自己远行而别离亲朋好友。欧阳修这首《踏莎行》却不是这样写的。他写了两个人。一位是征人——远行的人;一位是送别了征人的人,是征人为送行者的设想。

词的上片,写的是征人。地点:一所专门接待来往官员的馆舍。显见行人已是在半途中了。时间:初春,梅花已经凋零将尽了。馆舍的外面有一条小溪,溪上有一座桥,或许是木桥,或许是石桥,桥畔的杨柳枝条柔软纤细,在初春的空气里透露出丝丝生气。此时,行人出现了:暖风吹拂着他的面孔,地上初长的草散发出一种使人舒服的香气。按常理,这正是良辰美景。但在这时征人的眼中,一切都显得是那样哀愁:他离别心爱的人而远去了。埋在心底的离愁,随着自己离她愈来愈远,愈加沉重,就像一片无穷无尽、苍苍茫茫的春水。词作者为了写征人的离愁,故意设置了一个美妙的春日和初生的春意,以衬托征人的离愁。乐境写哀,更显得离愁绵绵不绝。

词的下片,则是写征人思忖送行者此时该有的情况。此刻她可能正倚楼西望,但见茫茫平原,平原的尽头是山,是春天里黛绿的山。可是,她思念的人,早已去了远方,到比青山那一边更远的地方去了。只剩下自己独自一人,柔肠寸断,粉泪盈盈。登上高楼,仍望不见自己心中所思念的人。不望了罢,越望越伤人心。“楼高莫近危阑倚”一句,写情曲折细腻,将思妇欲望不能、对征人思心如煎的心理凸现纸上。“行人更在春山外”更是伤心之极语,无怪乎明人卓人月说:“‘行人更在春山外’,不厌百回读。”(《词统》)而所有这些,又是征人为思妇的设想之词,两面兼写。有了这样精巧的构思,更见得离别的愁绪之深刻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