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骚之笔


【依据】:

后村此调埋没于断楮敝墨之中,从前无有人拈出,真风骚之遗,不当仅作词观也。若情深而句婉,犹其余事。(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六)

【词例】:

贺新郎

刘克庄

妾出于微贱,少年时朱弦弹绝,玉笙吹遍。粗识诗家关雎乱,羞学流莺百啭,总不涉闺情春怨。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身未动,意先懒。 主家十二楼连苑,那人靓妆按曲,绣帘初卷。道是画堂箫管唱,笑杀街坊拍袞,回首望侯门天远。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愠微而婉。聊一奏,更三叹。

【解析】:

刘克庄在词的创作上是个高产作家,但象这样的几近俚俗的曲词,还是不多见的。这首词写刘在一次郡守举行的宴会上听歌妓演唱时的感受,但词人的感受却是通过歌妓自诉表现的。全词的视点在歌妓身上,借她的倾诉,词人“自寓身世之感”(钱仲联《后村词笺注》)语言“哀而不愠”,“宛转多情”,读起来饶有趣味,却又令人伤感。

《词洁》作者认为它是用的风骚之笔,这主要表现在用赋的手法和有寄托之意两个方面。全词用第一人称口吻,让歌妓直陈自己的身世境遇,读者仿佛可以亲闻其如泣如诉的弹唱,更容易激起情感的共鸣。

“妾出于微贱,少年时朱弦弹绝,玉笛吹遍”,道出这位歌妓本是良家女子出身,只因家境贫寒才卖身为妓,而做为一个歌妓,她是才艺俱佳的,不但弦乐、管乐样样精湛,而且歌儿也唱得“流莺百啭”,因为在歌楼妓馆演唱,唱的也只能是时尚流行的艳曲。从这段陈述来看,她是一个富有音乐才能的聪明女孩,只因误落风尘,她的才艺只能供公子王孙寻欢作乐。这实在令人惋惜!“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身未动、意先懒。”这段写她接客。不知是谁把她的才艺传到“西邻公子”耳中,这位公子慕名而来,骏马珠鞍,在梨花院里颇显身价不凡,但这位歌妓却不为所动,或者说已司空见惯,不屑于接纳,却又拗不过鸨儿的威逼,所以才心灰意懒,显得十分勉强。这段通过她接客时的心态描写,反映了她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矛盾。妓女也是人,有人的欲望,也有人的追求,用自己的才艺去邀得公子王孙的宠爱,变成他们的玩物,也是她们极不情愿的。所以这一段是妓女人格的写照。

“主家十二楼连苑,那人人靓妆按曲,绣帘初卷。”这表现她是有名的教坊妓院的歌女,受过良好的演唱训练,每天绣帘卷起,姑娘们便艳妆浓抹,按曲练唱。惊动街坊行人,有人以为是侯门或官宦人家“画堂箫管唱”,有的街坊则拍着衣服笑,侯门画堂离着这儿老远呢!当歌妓的都有自己的“绝活”,为的是争奇斗艳。“我”也有自己所擅长的“离鸾操”,演唱起来,哀而不愠,宛转多情。聊一演奏,就能收到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段写歌妓高超的演奏技艺。

纵观全词,确实为风骚之笔。先著、程洪的评语所谓“不当仅作词观也”,即提醒人们勿把此词视为儿女情长的“闺情春怨”之作,实际上词人“托彼美以通辞,表余心之高洁”(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是有所寄托的。词作副题曰“有感”,不正是这寄托之意的暗示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