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
潘渔庄希白,字怀古,永嘉人。宝佑中登第,干办临安府节制司公事,工长短句。其九日大有一解云:“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用事用意,搭凑得瑰玮有姿。其高澹处,可以与稼轩比肩。(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词例】:
大有
潘希白
戏马台前,采花篱下,问岁华,还是重九。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帘栊昨夜听风雨,都不似、登临时候。一片宋玉情怀,十分卫郎清瘦 红萸佩,空对酒。砧杵动,微寒暗欺罗袖。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几回忆,故国蒪鲈,霜前雁后。
【解析】:
瑰玮高澹,即奇伟卓异,起伏迂回之意。 潘希白的这首《大有》是重阳抒怀之词。首句交待了地点、节令。古人有九月九日重阳节采菊的风俗。“恰归来,南山翠色依旧”是写采菊归来后回望远处的景色。以上几句中暗用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信手拈来,自然贴切,毫不生硬,在瑰玮的景色中陶翁那高雅淡泊情怀自然也暗寓其中。接下去一句感情跌宕,写翌日天气突变,一夜风雨交加,全然不象登临的时候。萧瑟的景色引起一片悲秋情怀,这与宋玉在《九辩》中所表现悲秋情怀一样,令人突然清瘦了许多。“卫郎”指晋时的卫玠,此人自幼风神清秀。整个上片用事用意,搭凑得瑰玮有姿,其感情起伏跌宕,迂回有致,可谓高澹。
下片写由秋景引起的思乡之情。“红萸佩,空对酒。”红萸即茱萸,有浓烈的香味,古人习惯在重阳节这天佩茱萸以去邪辟恶。随着秋意的加深,首先感到寒意的是河边的洗衣妇人。继而补一句“秋己无多,早是败荷衰柳。”下面又用“整帽檐”和“搔首”这两个外在动作表现内心涌动的情绪。最后用晋张翰的典故揭示这种情绪的内涵是年年依旧的思乡之情,这种情绪每到“霜前雁后”就更加强烈,难以抑制。
此词多处用了典故,或用前人诗意,或用前人事迹,用事用意都很奇伟卓异。融会整首词的意脉,可以看出作者对仕途生活的厌倦,归乡情绪表达得很强烈。作者在表达这种感情时不是起笔就一泄无余,而是先写重阳的雅兴和美景,然后转入秋景的渲染,从而引出归乡情怀,颇具起伏迂回之致。
上面〔依据〕中说“其高澹处,可以与稼轩比肩。”辛弃疾的作品中,有一些确有瑰玮高澹的特点。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这首熟为人知的词。上片也写登高悲秋:“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下片“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同样用了张翰故事,然后用“刘郎才才气”,“树犹如此”等典故,表现自己报国之志。其用事用意,也可谓搭凑得十分瑰玮有姿,而这些典故在内容上又一步三折,起伏迂回,恰好体现了其高澹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