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1)


关东有义士(2),兴兵讨群凶(3)。初期会盟津(4),乃心在咸阳(5)。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6)。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7)。淮南弟称号(8),刻玺于北方(9)。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人断肠。

【译诗】关东诸郡有慷慨义士,讨董伐贼大兵兴起。开始在孟津会盟,他们心向汉朝王室。可惜军队凑在一起却不齐心,各自观望不前保存实力。为了权势互相争战,随即自相残杀不已。袁术割据一方称帝,袁绍也早刻就玉玺。将士铠甲长满虱虮,百姓更是大量亡死。累累白骨暴露郊野,千里之内没有鸡啼。幸存之人百不余一,想起此事痛彻心脾。

【解析】《蒿里行》和《薤露行》曾被称作“史诗”和“汉末实录”而为古今传诵。诗人通过对藩镇豪强割据势力之间的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描述,表达了渴求统一的愿望,同时表露了对割据势力的痛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这是一幅生动的汉末历史的长卷画。一开始便大笔挥洒,描画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关东义士,兴兵讨凶。而后便逐一摹写了“讨群凶”的决心与愿望。这是积极而顺应历史潮流的。但是,事与愿违。形式上的集合统一不了内心的争权夺势的勾斗,因此,又出现了观望、争斗、残杀、混战的局面。作者以神奇的笔,活画出藩镇豪强之间争权夺势的丑恶面目。正是这些无耻的争夺,造成了人民的苦难: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啼。悲惨、凄凉的画卷,展现出汉末何等萧条、凄苦、冷寂、荒凉的景象啊!诗的进步意义与人民性也正在于此。这首诗,朴实无华,自然深沉,纯真悲壮,感染力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