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不饮盗泉水(2),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鸟林。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3),鸣条随风吟。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4)。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5)。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6)?眷我耿介怀(7),俯仰愧古今。
【译诗】渴,也不饮盗泉之水;热,也不在恶木下乘荫。恶木难道没有枝叶吗?有志的人有自己良苦用心。整顿车马敬听时君之命,拄着黎杖将到远方求寻。饿了,到猛虎的洞穴去寻食吃;冷了,栖息在野鸟居住的莽林。一天天过去了未建什么功业,一刻刻流逝暮岁将临。高云临近崖才腾起,枝条随风舞出响音。在幽静的谷底悄声言语,在高高的峰峦上长啸歌吟。绷紧的弦发不出缓弱的响声,高节很难深入人主之心。人的一生确非容易,为什么开此行役之心?顾恋我正直的胸怀,俯仰之间感愧于古人今人。
【解析】这是一首抒发正直独立的怀抱不得实现的感慨颇深的诗。诗的一开始,就指出“志士多苦心”。作者身处西晋八王之乱的中心,虽怀匡世济时之志,却身不由己陷入恶虎之群:“整驾肃时命。”在一个人策杖远寻,追求功业的途中,“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鸟林”,但是,正直独立的抱负终难实现,时日却一天天过去了。不能高蹈风尘之表,这将永远使人嗟叹。他认为自己是根“急弦”,要弹动就没有缓弱之音;有亮节,就要发出慷慨之词。而这恰恰是时君之命所不容的:亮节难为音!因此,不发音难,发音则更难——这里,把作者“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的难平心志和内心的苦闷,巧妙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他从身处乱世的复杂经历和感受中,深深体味到“人生诚未易”,那么,“曷云开此衿”?亮节,难以表述;苦闷,无法排遗;耿介之志,不得舒展——仅仅是这样昏度岁月,于国于民无所贡献,那将俯愧于地,仰愧于天,论古比今,皆为恨憾了。作者把历史演变过程中,有志知识分子的壮志、作为、苦闷、慨叹的处境,形象化于具体人物身上,凝聚到了诗句之中。这首诗意态深沉,情真意实,形象具体,发人深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