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1)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枝条始欲茂(2),忽值山河改。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3);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4)。

【译诗】在长江边种桑树,三年就可以采叶了。(可)枝条刚刚开始茂盛,忽然山河改变了。树枝被摧断,根也在海上浮飘。春蚕没有桑叶吃,御寒的衣服也就不能保靠。树根不植于高原,今日后悔有什么实效!

【解析】本诗以种桑作比指出晋室托根之不固。诗人用比巧妙。虽然种在江边的桑树三年就可以摘桑叶,但此地并不牢靠。因为长江边随时都有遭遇洪水的可能。这是一个多么浅显的种植道理。桑树没有了,做衣服的布也就没有了。诗人正是用这样浅显的道理暗示晋室灭亡就如同江边植桑,是必然的。这首诗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诗很短,寓意却很深。他没有直抒易代之感,而是把这种感叹隐藏在这如此平常的小诗之中。虽读之平平,品之味道却有很深的哲理。这正是陶诗艺术魅力之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