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青海长云暗雪山(2),孤城遥望玉门关(3)。黄沙百战穿金甲(4),不破楼兰终不还(5)。
【译诗】青海上空的浓云把祁连山上的白雪都遮暗了。驻守边疆的战士,遥望孤城玉门关,思念故乡和亲人。在莽莽黄沙的战场上,他们身经百战,磨穿了盔甲,但是他们下定决心,不打败来犯的敌军,决不回家乡。
【解析】这是一首边塞诗,反映了当时边防将士艰苦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他们保卫边疆,决心破敌的英雄气慨。头两句从大处落笔,展现了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从硝烟弥漫的青海上空,到横亘千里的祁连山,越过雪山再到河西走廊荒漠中的孤城,然后是与孤城遥遥相望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东西数千里长的画面,描写出整个西北边陲的全貌。在这广阔的画面里蕴含着将士们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既自豪又孤寂,既悲壮又艰苦,既开阔又迷濛。可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的后两句是直抒胸怀。“黄沙百战穿金甲”一句概括力极强。“黄沙”突出了西北战场的景象,“百战”写出了战事的频繁和持久,“穿金甲”反映出战斗的艰苦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将士发出的豪情壮语。尽管他们的盔甲都磨穿了,但是他们破敌报国的豪情壮志并没有被消磨。他们不破敌军决不回家的誓言铿锵有力,激动人心。
二
大漠风尘日色昏(6),红旗半卷出辕门(7),前军夜战洮河北(8),已报生擒吐谷浑(9)
【译诗】风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将士半卷红旗冲出辕门直指敌营。忽闻前锋将士夜战洮河北大获全胜,连敌军的首领也被活活的捉来了。
【解析】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边防将士反击吐蕃首战告捷的战斗场面。“大漠风尘日色昏”描绘出大戈壁上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日色昏沉的自然景色。诗一开头以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为背景烘托了紧张的军事形势。“红旗半卷出辕门”,虽然自然环境恶劣,军情紧迫,然而边防将士们毫不畏惧,为了减少风沙的阻力,加快出击速度,他们半卷着红旗迅猛挺进,这写出了边防将士的神威。读到此,人们渴望在下面看到他们与敌人博击的惊天动地的场面,但是诗人笔锋一转,诗中出现了戏剧性情节——“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在将士们要大战敌人创造丰功伟绩的时候,忽然传来了前锋将士夜战已大获全胜,而且连敌军首领也活活被捉来了的消息。读到这人们的心情不禁轻松下来。这诗构思巧妙,出乎寻常。前面两句以急促的节奏,高亢的语调渲染了军情紧迫,将士出击的紧张气氛;后两句以舒缓的节奏,轻松的笔调叙述了夜战获胜的戏剧性情节。读起来跌宕起伏,轻快跳跃。写一场激战,没有从正面描写战场的搏击情景,而是从侧面进行了烘托,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可谓意在不言中,韵味无穷。如果不是高超的诗人,是难以达到此种境界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