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二首(1)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2)。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3)。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4)。莫学遊侠儿(5),矜誇紫骝好(6)。

【译诗】秋天的蝉在荒秃秃的桑林里鸣叫,边塞的将士在八月的萧关大道上奔跑。出塞后再返回时天已寒冷,芦苇草已处处枯黄。自古以来幽并二州的豪杰们,都伴随黄沙渐渐衰老。不要学那些自以为勇敢的游侠儿,自己总夸自己的骏马有多好。

【解析】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前四句描写八月间萧关道上的肃杀风光。五、六句写幽并二州的英雄豪侠,为守卫边防,与尘沙共老的事迹,赞叹他们精忠报国的精神。最后两句,劝勉男儿不要学那些骄矜放纵的游侠儿,只知道自夸自耀,不为民为国做一点有益的事。一褒一贬,一赞一叹,对比强烈,爱憎分明。

饮马渡秋水(7),水寒风似刀(8)。平沙日未没(9),黯黯见临洮(10)。昔日长城战(11),咸言意气高(12)。黄沙足今古(13),白骨乱蓬蒿(14)。

【译诗】饮饱战马横渡大河奔向杀场,寒水刺骨冷风吹脸如刀刮。黄沙万里太阳还在地平线上,隐隐约约可看见遥远的临洮。当年曾在此打过一场大战,大家都称赞将士们的士气很高。自古以来这地方就黄尘滚滚,将士们的白骨都散乱在这蓬蒿之中。

【解析】这首边塞诗同前首《塞上曲》格调相类似。前半部分着力描绘了边塞的壮丽景色。一、二句“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从大处着笔描绘出将士们奔赴战场的壮观场面,赞颂将士们冒着寒冷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是一幅动态的画面,一个“渡”字写出了画面上的将士和战马的奔赴动态。三、四句“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着笔仍然广阔,万里黄沙,太阳还没落下,隐隐约约看见了曾经打过大战的临洮。这是一幅静的画面。由此引出了“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追忆过去人们对边塞将士“意气高”的赞颂。最后两句“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诗人为将士们战死沙场白骨散乱而发出感叹!对朝廷不关心边塞将士的生死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