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1),寒山一带伤心碧(2)。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3),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4)

【解析】这首词相传是李白的作品,但也有人认为是后来的词人所写。它是以含蓄的手法写游子思念家乡的佳作,因而千古流传,至今仍很动人。词中描写一位游子长途跋涉,中途在驿站歇脚。在驿楼上,他凭高远望,自然会引起对乡土的怀念和欲归不得的忧伤,于是也就自然地在墙壁上题了这首词。词的开篇两句并没有从脚下的驿楼写起,而是先展示了一下他眼中的景色:远处是一排排整齐的树林,被迷蒙的烟雾萦绕着。在树林背后,又露出一带荒凉的山峰,由于太阳垂落未久而显现出一片青碧的山色,这景象使人看了十分伤心。这决非是一个怀春少女所见到的明媚春色,也不是一位楼头思妇所见到的仲夏风光,而是一位满身征尘的天涯浪子所望到的秋日郊外牵动愁思的黯淡暮景,使人读了感怀思情。更何况一片灰暗的夜色已不知不觉地进入楼中,这就更给全部图景涂抹了一层灰色。“入”字乃神来之笔,它把高楼上孤独的旅人和冉冉而入的暝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一种凄楚、孤单的情绪。这样,上片就由远及近,以景为主,景中寓情,自然地引出了“有人楼上愁”一句。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词的关键。它一语归结出人物、地点及人的心情。“有人”一词,一般都是指他人,但在古诗词中,也时而自称,这里就是指旅客自己。读到此,人们不禁要问:题壁旅人缘何而愁呢?“玉阶空伫立”承上片结句,写旅客登楼眺望已久,但仍痴迷、怅惆,有无可奈何之情。在他的眼中,鸟雀叽叽喳喳急急忙忙地归巢投宿了。鸟尚且恋巢思归,何况人呢?由此,旅人自然想到自己的“归程”。而归路迢迢,惟有长亭短亭,连接不断,绵绵不尽。此为想象中的情景,是为自己设问而作答。这一答,就更显得归程甚远,归期遥遥了。相隔的路程越远,归家的时日越长,他的思乡之情不也就越深吗?显然,下片由远而近,以情为主,情中有景,把词人穷途无归的苦闷表达得何等淋漓尽致啊!一个极其习见的主题,在作者笔下,写得催人泪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