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解析】清陈廷焯于《白雨斋词话》中有云:“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两阙,神在个中,言流弦外,可以是为词中鼻祖。”这首仅四十六字的小令,是愈加吟咏,愈见其妙的千古绝唱。虽历代不断有人对是否为李白所作而质疑,然而以甚伤古怀今,托其甚远的文字观,其气魄之雄伟,实冠古今,必是大家手笔。因而历代评论家以为非李白而不能,确有其一定的道理。

词的上片以三言短句而起。万籁俱寂从沉沉暗夜之中,忽有缕缕箫声飘于耳际。一个“咽”字,写出其声如冰流泉下,虽不断绝,然冷涩难通,使人感到万分凄寒。箫声怨怅,已不堪闻,再加上素月凝霜,皎然照人,更觉身不胜寒!眼观此景,耳闻此声,猝然梦醒的娇娃秦娥当然是百感千愁,齐上心头了。所愁者何?昔年之繁华梦也。想当年,灞陵泣别,柳色青青;看今宵,梦中醒来,惨月凄影。于是伤别之情不由涌上心头。诗人笔下所写的箫声、月色、柳色都要归结到惨淡迷离之情上。下片结秋日而写秋游,以“乐游原上清秋节”一句摹写了极盛之时,极盛之地。正值重阳九月,男男女女,登乐游原观赏盛景。然而在高原之上向下眺望,却不由得望见直接长安的咸阳古道。想那古道之上,必有车马驿使,传递佳音。然而从早到晚,却了无音讯,人不能归,“音尘绝”再继“音尘绝”,悲感愈深了。由乐而哀,骤落千丈,真使人心中凄凄惨惨。年年柳色入梦,夜夜月光触目,而“望归”又成泡影,眼中所见只有西风、残照之下的汉家陵阕。一种悲壮之感顿生。一人一时之情,聚然升为国家民族千秋万古之心。古往今来的兴衰之感就都寓于其中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阕’寥寥八字,独存千古”。此言得之矣。此词字字锤炼而又句句自然,读起来抑扬顿挫,实不愧唐词佳品,开宋词格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