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2)?齐鲁青末了(3)。造化钟神秀(4),阴阳割昏晓(5)。荡胸生层云(6),决眦入归鸟(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8)。
【译诗】居五岳之首的泰山形象怎么样呢?它横跨齐鲁青翠的山峦望不到边。万物的主人把所有的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它,尤如在同一山区内南北、高低有明有暗。远望就象云气在胸中荡涤回旋,目送那归鸟入山将要睁裂眼睑。如有一天你跃上这高耸的山巅,众山都将伏在眼前。
【解析】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名作之一,是他最早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泰山雄伟高大、气势磅礴的景象,抒发了作者青年时代的豪情和抱负,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蓬勃向上的胸怀。诗题“望岳”,但诗中没用一个“望”字,却字字从“望”字着想,全诗分前后两段,前段写“岳”,含有“望”字;后段写“望”,含有“岳”字。首句诗人采用问答式句法“岱宗夫如何”?这一问,不仅表达了诗人登上泰山后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而且也引起读者由此产生“望岳”的兴致。紧承上句,诗人一反过去一些文人直言泰山高大的写法,用其凝炼的语言,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会:“齐鲁青未了”。此句绝妙,是诗人经过揣摹后得出的答案,齐鲁两国广大的区域都能望到泰山的青色。以远距离烘托了泰山的气势。接着诗人用“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来近写泰山之景色。“神秀”前面加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有爱,更使神奇的泰山增其灵秀之气。一个“割”字维妙维肖地把泰山比作刺破青天的利剑,分开了山北和山南,黑暗与光明,足见泰山之奇险高大。诗人在由远及近描写泰山高大灵秀的景色与气势后,继续写来到山脚下仔细观望的景状。“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诗人站在泰山下举目可见山中层层云气升腾,仿佛荡涤着心胸,给山增添了云雾缭绕的色彩。睁大眼睛仔细观看,才勉强望到云雾中飞归的小鸟。可见泰山的陡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句是诗人来到山上向下极目所望的情景。“会当”是希望之辞,联结“望”字。如果有一天,你能登上泰山极顶,一眼望去,众山都显得那么矮小。“一览”用的极精当,衬托了泰山之高大。只有高才能向下一扫,把众山尽收眼底。这两句诗带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都表现了诗人不惧艰难困苦,藐视一切,敢于攀登理想高峰的雄心和气概。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紧紧围绕“望岳”展开全诗,诗中虽没用“望”“高”等字,却写出了泰山的高峻。二是诗韵奇妙,读起来响亮,有气势,给此诗增添了韵味和魅力,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