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张十一功曹(1)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筼筜竞长纤纤笋(2),踯躅闲开艳艳花(3)。未报恩波知死所,(4)莫令炎瘴送生涯(5)。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6)。

【译诗】春日的阳山明净空阔江水清澈见沙,山中时有猿猴哀鸣山下有几户人家。丛丛筼筜竹发出了嫩绿的细笋,簇簇羊踯躅开出了耀眼的红花。皇帝恩情未等报答却又不知身死何地,但愿不要在这炎瘴之地葬送年华。吟诵您的诗篇令人心潮澎湃,一篇读完之后便增加一半白发。

【解析】韩愈因上疏论宫市之弊,而被贬为阳山令。政治上突如其来的打击,在人心底激起了无法平息的狂澜。读了友人的诗后,一发不可遏制。他虽然想把这种激愤强压在心头,但还是在答诗的字里行间表露了出来。诗的前四句写景。诗人先用冷色勾勒了一幅空旷、冷落的春日阳山全景。从繁华的都市,来到这偏远的山区,差距之大,使他难以适应,这就很自然地使他想到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凄凉之感油然而生,和煦的春风,也尽带萧杀之意。“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春天的原野本是朦胧迷离的,阳山却是明净、空旷,连江水都明澈见底;春天是充满希望和生机的,阳山却凄凉冷落,只有猿猴的哀鸣和两三户散居的人家。但春天毕竟来到了阳山,“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就在诗人身边,筼筜竹竞相发出了嫩绿的细笋,羊踯躅悠闲地开出了耀眼的红花。这绿笋红花,给阳山的春日图点缀了色彩,也使诗人悲凉的心得到一丝安慰。这四句写景先远后近,层次分明。清淡的山水和艳丽的竹花形成了鲜明对比,冷中有暖,淡中有艳,寓和谐于不和谐中,从而为表现诗人恩怨难释的复杂心情作了铺垫。后四句,诗人直抒情怀。“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皇帝的恩情还没有报答,最后死在什么地方也未可知,只要不在这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实这两句中蕴含着不尽的情思:有忠而被贬的怨怒,也有闲居无聊的忧愁;既有还京无望的悲叹,更有前途渺茫的焦虑。对于诗人来说,忠而获罪,贬斥南荒,“君恩”不过如此;而炎瘴难避,死所未知,忧怨可想而知。但诗人受儒家“怨而不怒”思想影响,也是对国君还抱有一定希望,所以只能曲道其意。更为巧妙的是诗人在后两句中,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把忧愁的原因加在张署的诗柬上,掩盖了诗中表现的自身的愁怨。这里“斗觉”二字用得奇崛,“吟君”一首诗罢,白发顿时增加了一半,运用夸张之笔,把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这首诗含蓄深沉,写愁却不言愁,诗意婉转,给人以无尽的韵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