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译诗】宦情之苦羁旅之愁令我心中苦凄,春日里如秋的景象叫人心烦意迷。春雨肆虐,山城中百花摧残落尽,榕叶落满庭院,黄莺也烦乱地鸣啼。
【解析】春天是美好的,生机盎然,万象更新,所以倍受诗人们的青睐。自古以来,没有哪一位诗人是没抒写过春天的。但这种“春半如秋”意境的咏春诗,却是绝无仅有的。
首句总述心中蕴结之情:“宦情羁思共凄凄”。诗人二十六岁中进士,进入仕途。七年之后便被贬到永州,一去十年才被召回京。可是,回京才一个月,又被发放到更遥远、更荒僻的柳州。“哀莫大于心死”,多年的希望彻底破灭,其哀痛之情,绝非“凄凄”两字能包容得下的。柳州远离京城,偏僻而又荒凉,加上异族异俗,诗人生活在这里,在孤独中望乡、思亲、怀友,羁旅的忧思又非“凄凄”两字所能尽诉的。诗人用一“共”字把两者连在一起,说明了心中块垒难平。三、四句诗人叙写自己眼中“春半如秋”的景象。“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的春风未必不暖,柳州的春花未必不艳,柳州的春光未必不明,柳州的春色未必不美。但收入眼中的却是雨过花尽、落叶满庭的晚秋景象,怎不令人心意凄迷,以致黄莺婉转的啼鸣也无心领略,反倒觉得心烦意乱了。第二句“春半如秋意转迷”,是诗中的得意之笔,也是关键之句。“春半如秋”是诗人的灵感触发,是本诗的立意所在;“意转迷”是诗人的心绪表述,是本诗的情调所本。从结构上看,这一句承上启下,在情与境中起到了很好的绾合作用。“意转迷”上承首句,是“共凄凄”的结果,而“春半如秋”则领起后两句,是景物的概述。诗思的触发,诗篇的形成,是我与物、情与境交相感应的结果。诗人就是在上述我之情与物之境相汇相融之际,写出了这首独树一帜的咏春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