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何不带吴钩(2),收取关山五十州(3)?请君暂上凌烟阁(4),若个书生万户侯(5)?
【译诗】大丈夫何不投笔持刀去从戎,为夺关山驰骋战场直下危城?劝君试登凌烟阁上仔细看,哪个书生得到高官厚禄立下大功。
【解析】这首诗写男人都应投笔从戎,为保卫国家、统一国家出力,表现出诗人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全诗由二个设问句组成,高亢有力而又开阔豪放,给人一种责无旁贷、势在必行的感觉。第一个设问起句骤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这即是诗人的自责扣问,又是向天下男儿们提出的挑战。“何不”二字极富表现力,增强了此诗句的力量。“带吴钩”与“收关山”是诗人意欲投笔从戎的行动和目的。面对国家烽火连天,战乱不已,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危局,诗人怎能不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即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手持戈矛,奔赴疆场,平定叛乱。十四个字一气呵成,节奏明快,是作者压抑已久的感情的迸发。第二个设问“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诗人在此既是在提出问题又是在肯定的表述:请你到凌烟阁上看看,那里画着的二十四位开国功臣,有哪个是书生呢?这句诗的答案是读者十分清楚的,凌烟阁上的功臣都是佩带吴钩的。诗人采用如此句法,是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重要性,更增强了诗的感染力。一个忧愤满怀渴望树立功业,报效国家的青年诗人形象便突兀地站在读者的面前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