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乌江亭(1)


胜败兵家事不期(2),包羞忍耻是男儿(3)。江东子弟多才俊(4),卷土重来未可知。

【译诗】胜败乃兵家常事,忍辱负重是男人之志。江东子弟才华横溢,应重整旗鼓夺回失地。

【解析】历代对于项羽“乌江自刎”有不同评价,但都对项羽的“无面见江东父老”的气节表示赞赏。杜牧在这首绝句中,针对项羽愧对江东父老,羞愤自尽的作法,发出了有别于传统说法的议论,自成一家之言。

首句“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难以预料,关键在于如何看待胜和败。正确的做法应是“胜不骄,败不馁”。“胜败乃兵家之常”,往往是人们对失败者的一种安慰。这里诗人的观点是:不能以胜败论英雄。那么项羽自杀就是错误的,为下文做了铺垫。第二句“包羞忍耻是男儿”。是针对项羽“愧对江东父老”而言。其意是真正的男子汉应能屈能伸、忍辱负重。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如果他“包羞忍耻”将会是一番什么情景呢?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写江东子弟,才华出众的人多的是。假如项羽看到这一点,而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又该是一番什么情景呢?在上面三句严密论证的基础上,诗人用这样一个最得力的结论做尾句:“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如果能够“包羞忍辱”回到江东,完全有与刘邦重新争霸的可能。这首绝句堪称一篇短小精湛的议论文。论点鲜明:项羽不该含羞自刎。四句诗,紧紧围绕这一中心,逐层论述,层层深入,论据充分严谨。理由其一:胜败乃兵家之常;其二:忍辱是男儿;其三:江东多才俊。结论是卷土重来。诗的另一个特点:作者站在乌江亭上,以宽阔的胸怀追忆历史,不苟求贬低历史人物,给予了恰当的评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