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气堂堂贯斗牛(2),誓将贞节报君仇(3)。斩除顽恶还车驾(4),不问登坛万户侯(5)。
【解析】据《宾退录》:“绍兴癸丑,岳武穆提兵平虔、吉群盗,道出新淦,题诗青泥市萧寺壁间。淳熙间,林令梓欲摹刻于石,会罢去不果,今寺废壁亡矣。其孙类家集,惜未有告之者。”可见,此诗是一首题壁言志诗,作于宋绍兴三年(1133)作者提兵镇压虔州(今江西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的农民起义的行军途中。岳飞的镇压农民起义,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条公案,成为他的“阶级局限”的罪证,自不待言。然而,这首题壁的言志诗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行军的途中,心中所想的并非关于镇压的事,而是如何收复失地,迎回皇帝的车驾,报得国君的大仇。从此诗中,如果说没有充分证据证明作者镇压农民起义是出于无奈,是不情愿的,那么,也足以证明诗人心目中的首要大事是抵抗金兵的入侵。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全诗四句,直抒胸臆,开阔坦诚。“雄气堂堂贯斗牛”,作者胸中有一股浩然正气,自觉充塞于天地之间。然后作者表白自己对朝廷的忠贞,并“誓将”以此忠贞来报二帝被掳的国仇。“斩除顽恶”的金兵,迎回二帝的銮驾,这一切都不是为了个人的封侯与荫庇妻子。这种湛湛的忠诚直可以感人肺腑。但是,有宋一代,外侮频加,节节败退的历史证明,象岳飞这样的忠贞之士是为数不多的。岳飞的耿耿忠心感人至深,然而国家的命运却掌握在宋高宗赵构的手里。倘宋高宗也有“不问登坛万户侯”那样的精神,事情就好办多了。可惜,情况不是这样。于是岳飞的悲剧也就是注定的了。在封建“家天下”的制度下,岳飞的忠心虽有报国之效,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愚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