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1)


和戎诏下十五年(2),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3),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解析】这首诗是淳熙四年(1177)初春陆游在成都时写的。大意是说:孝宗隆兴二年向金人屈辱议和以来,豪门贵族一直过着极其奢侈腐朽的生活,将领们按兵不战,士兵们白白地在边界军中消磨岁月。因而金人得以长期侵占中原,沦陷区人民却忍受着极大的痛苦,迫切地盼望着宋军能够前来收复失地。作者借守边兵士口吻,揭露十五年和戎的恶果及投降派文恬武嬉的丑恶面貌,突出了士兵誓死报国的心情和沦陷区人民渴望恢复中原心意,渗透作者的爱国热情。全诗可分三段。第一段:一至四句写和戎后朝廷腐败内幕。第一句点明和议时间,是诗纲。二句将军不战因“和戎”。“空临边”,流露作者的不满情绪。三四句揭露豪门骄奢淫逸,尽情享乐,不顾国事,武备废弛的情况。然而山河破碎,社稷受辱,人民心所不甘。二段表达征人悲愤抑郁之心。试想壮士长期从军而没有驱逐敌人、收复失地的机会,虚度光阴,那志未酬而年已迈的悲伤将如何煎熬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其涵意既和“古来白骨无人收”(杜甫《兵车行》)不同,也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如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相异。三段转写沦陷区人民的心愿与愿望。锦绣河山,任凭逆胡传子孙,是亘古未有的事。充满对金兵之恨。沦陷区人民迫望恢复中原,“几处今宵垂泪痕”,无疑是包括他在内的。同朱门歌舞遥相对照,沦陷区人民已濒于死亡,仍忍死以待恢复中原,豪门权贵却苟且偷安,追求享乐,显然泾渭分明,而和议纯属丧权辱国,也就由此可见。在这样一个民族危机深重的年代,诗人愤切慨慷,其英雄刚毅之气流于笔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