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孩儿〕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甚差科(2)。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3)。正打街头过,见吊个花碌碌纸榜(4),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5)。
〔六煞〕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儿院本调风月(6),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7)”。高声叫:“赶散易得(8),难得的妆合”(9)。
〔五煞〕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10),见层层叠叠团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11),往下觑却是个旋窝(12)。见几个妇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13),不住的擂鼓筛锣(14)。
〔四煞〕一个女孩儿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15),裹着枚皂头巾顶门上插一管笔(16),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17)。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18)。
〔三煞〕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19),巧语花言记许多,临绝末(20),道了低头撮脚(21),爨罢将么拨(22),
〔二煞〕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23),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24),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布绢纱罗。
〔一煞〕教太公往前挪不敢往后挪,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覆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躁,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25)。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26)。
〔尾〕则被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27)。刚挨刚忍更待看些儿个(28),枉被这驴颓笑杀我(29)。
【解析】在元代散曲中,这篇〔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套数是一篇别开生面、独具风格的作品。全套由八支曲子组成,巧妙地借助一个庄稼汉的口吻,生动而真实地描绘了元代勾栏杂剧演出的情况,对我们研究元代杂剧的演出和勾栏瓦肆的情况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全曲可分为三个部分。首曲〔耍孩儿〕描写庄稼汉进城还愿,见到勾栏演剧的热闹情景。开头四句,说大元王朝“风调雨顺民安乐”,说庄稼汉生活很“快活”等等,是粉饰太平的套话。其实元王朝政治弄常黑暗腐败,社会生产力受到很大破坏,科敛极重,与套话大不一致。作品这样写并非用意粉饰现实,而在为写庄稼汉看剧布置环境,伏设引线。写“风调雨顺”、“五谷十分收”,才能引出庄稼汉“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因而才看见城中勾栏演剧。这是交待故事的发生和起因,从全曲情节发展看,这部分是个楔子。“正打街头过”三句、描写庄稼汉见到的勾栏外面的热闹的情景,说明勾栏演剧引起了庄稼汉的注意。这是全曲的第一部分。
〔六煞〕曲描写庄稼汉来到勾栏近前见到的剧场把门人介绍剧目剧情,招揽看客的情形。从这支曲子可知勾栏有入口,知道剧场把门人很善于作广告宣传。他招徕观众的音容笑貌跃现纸上,使人感到如在目前。
〔五煞〕曲介绍入场情景和场内景况。从中可知勾栏内有看台,有戏台,场面热闹,观众很多,可见杂剧表演在元代已相当有影响,很受市民的欢迎。
〔四煞〕、〔三煞〕、〔二煞〕、〔一煞〕是写勾栏院本表演的过程和情况,仍是借庄稼汉之眼光口舌来描绘。〔四煞〕曲是写付末开场。当时院本表演以五人为一伙,出场时付末站在中间,曲中描绘的那个“央人货”(害人精)就是付末。值得注意的是曲子没有详叙付末如何开场,而是着意描绘他的脸谱衣着,从形象表现付末。这种写法与庄稼汉的特定身份有关。庄稼汉首次入勾栏,对剧情不熟,当然只对脸谱衣着等付末外观印象较深。这种写法是相当真实的,是恰如其分的。〔三煞〕曲写艳段表演。院本正式表演之前,演员开场先有一段小演唱,称艳段,又称为爨。从描写的情景看,艳段表演有诗、词、赋、歌等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演员记忆纯熟准确,善于唇天口地地进行夸说,很有嘴上的功夫。说唱之后还有简单的技巧表演和乐器演秦,然后才开始正院本的演出。〔二煞〕和〔一煞〕通过庄稼汉的理解写出院本《调风月》的剧情和演出情况。《调风月》是一齣有讽刺性的短小的滑稽剧。共有三个角色,付末扮小二哥,付净扮张太公,旦扮帘下妇人。剧情也不复杂,主要情节是:张太公从城中过,见一个美貌的少妇站在帘下,便起淫心,要娶少妇为老婆。他让小二哥去替他说合,却遭到小二哥的戏弄,结果急得张太公“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矛盾冲突达到了高潮,这时剧情急转直下,张太公突然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场讽刺喜剧。
从〔六煞〕到〔一煞〕把庄稼汉入勾栏看戏的过程依次交待清楚,又通过庄稼汉的眼光口吻把当时勾栏演出院本的情况描写出来,既生动活泼,又真实具体。从场景氛围,到人物故事,都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而且恰到好处,使我们今天得以借此而具体了解元代院本在勾栏中演出的情况,因而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是全曲的第二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尾〕曲写庄家汉因急于入厕而中途退场,收来全篇。这种写法不仅增加了全曲的喜剧气氛,而且剪载也很巧妙,避免了剧情的冗长介绍,可以说是恰到好处。于此也可知,当时院本表演时间很长,很能吸引观众,已经相当成熟。
这篇〔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套数生动描绘一个庄稼汉初次进城看戏的情景,故事情节生动完整,依次叙写,线索层次清楚。文笔幽默,情趣盎然,通过庄稼汉的感受、眼光和口吻传达院本演出的情景和勾栏的状况,给人一种滑稽、新奇的感觉,造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在叙写庄稼汉观戏的过程中,对他的心理状态也作了维妙维肖的刻画。把戏剧的演出的描写与观众的心理反映的表现相照应,把叙事与抒情结合起来。可以说这篇套数既是一首叙事诗,又是一首抒情诗。
杜仁杰是元代前期的散曲作家,他从事过杂剧创作,熟悉勾栏情况,所以描绘元初剧场和院本演出极为真实具体。在题材丰富的元代散曲中,详细描绘勾栏院本演出情况的作品今只见此一篇,它为今人研究元代杂剧提供了珍贵资料,堪称一篇元代剧场见闻录,因此,历来为元杂剧和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工作者所重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