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词题】: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1)。

【原文】:

冰肌玉骨(2),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3)。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4),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5)、玉绳低转(6)。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意译】:

她的肌肤像冰一样晶莹洁净,如玉一般柔润滑爽,即使是在夏天,也是清凉宜人,全无汗气津津的感觉。一阵微风拂来,宫殿里霎时迷漫起幽幽的清香。夜风微微卷起绣帘,一抹月光悄悄透进窗内,窥视着屋里的美人。美人还没有入睡,她斜靠在枕头上,头上的玉钗已经取下放在了一旁,秀丽的长发显得有点散乱。

拉着她那细嫩白皙的手走出屋外,庭院里静悄悄的,湛蓝的夜空中不时有几颗流星划过银河。过了好久好久,我悄悄地问,现在已是夜里什么时候了?已是三更时分,回看霄汉,淡淡的月色中,玉绳星低垂,宵深夜静,该回去睡觉了。只是,这么热的天,实在难以安寝。屈指算一下,还有多少时候,才能夏尽秋来,凉风习习?可是,秋凉以后,岁又将满,不知不觉间,年华就像流水一样,悄悄逝去,偷偷更换。

【点评】:

从题序中可知,这首词仅起首二句为孟昶原句,其余皆为苏轼所续。词中十分精采地描绘出一幅君妃夏夜纳凉图:月明星稀、水风送爽、花香袭人,一个风流皇帝携着宠妃洁白细嫩的素手,在庭院中遥看星空、玩赏月色、感叹流年……其实,这一切,更多的当是苏轼设身处地的想像,而非尽是老尼所言。全词所要表达的意思也都在于结尾处似代言、又似自语的感慨:酷暑难当,谁不思早日金风送爽?然而,又有谁在这四季的更换中想到,流年似水,人随秋老?把这首词与题序相结合,又别有一番旨意:当老尼追忆往事时,孟昶与花蕊夫人早已不存,而当苏轼暇日寻味《洞仙歌》时,老尼又复安在?后人读这首词时,东坡又在何方?所以这首词与题序当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