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题】: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1)。
【原文】:
烟水阔,高林弄残照,晚蜩凄切(2)。碧砧度韵(3),银床飘叶(4)。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5)。叹轻别,一襟幽事,砌虫能说(6)。
客思吟商还怯(7),怨歌长、琼壶暗缺(8)。翠扇恩疏(9),红衣香褪,翻成消歇。玉骨西风(10),恨最恨、闲却新凉时节。楚箫咽,谁寄西楼淡月(11)。
【意译】:
水天空阔,烟云苍茫,秋阳依偎着高高的树梢缓缓西沉,晚风中,寒蝉凄切,哀声如诉。碧水荡漾,传来有节奏的捣衣声;井栏如银,落叶在上面悠然飘转。我久久伫立在桐树下,寒冷的露水打湿了我的衣服。芦花苍苍,宛如秋雪,采一枝在手细细端详,不由让我感受到了秋天的悲凉。可叹我们昔日轻易离别,满怀的幽怨,尽在阶下蟋蟀如泣如诉的呻吟中。
身在客乡,愁思郁结,最害怕吟唱悲凉的商调。幽怨的歌声绵绵无尽,玉壶的边沿随着我不断敲打节拍而变得残缺不齐。荷叶渐渐稀疏,仿佛人们因秋凉而收起了翠扇;莲花已经凋谢,美好的湖光秋色荡然消失。西风里,荷枝清幽俊爽,在这秋凉时节,却只能独孤闲立,心中空有无穷的遗恨。凄咽的箫声袅袅飘来,是谁在幽淡的月光下,倚着西楼吹奏着孤寂的洞箫呢?
【点评】:
这首词悲秋怀人,情调十分感伤。词人客居临安,沉沦下僚,有志难酬,不免见西风而倦游,望秋色而生悲。最难得的是,这首词不滞于实事,亦避直言,全凭借最具秋季特征的事物,如蝉声、砧韵、虫说、箫咽,恩疏、香褪、消歇、闲却,层层烘托词人的客愁别恨。读者尽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像,体会词人在“怨歌长、琼壶暗缺”时的悲凉之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