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夜
江水澄澄江月明(1),江上何人玉筝(2)?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越调
张可久
江水澄澈,江上的月色分外明亮。不知何人在弹奏着玉筝?我含着眼泪聆听那江上传来的动人的乐音,一时间,满江都回荡着唏嘘长叹之声。
这首小令虽然只有二十四字,但构成了非常优美而丰富的意境。澄澈的江水,皎洁如冰轮的月光,动听的音乐以及被感动得落泪长叹的听者,有画面,有音响,有人物,构成了一幅凄清幽远的月夜听乐图。作者没有正面写弹奏玉筝的人,也没有具体写乐曲如何如何,可是通过它的艺术效果——“隔江和泪听”和“满江长叹声”的描写,把弹筝人高超的技艺、令人同情的身世以及乐曲的巨大艺术感染力全都充分地渲染出来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的手法,“满江长叹声”也不无夸张之意,而正是作者这样的描写,使弹奏者的形象跃然纸上,读者也仿佛领略到了如泣如诉的动人音乐。另外,这支小令,短短四句,连用五个“江”字,这是一种嵌字体,用在这里以突出江景,显得自然得体。据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载:“蒋康之……癸未春,渡南康,夜泊彭蠡之南。其夜将半,江风吞波,山月啣岫,四无人语,水声淙淙。康之扣舷而歌‘江水澄澄江月明’之词,湖上之民,莫不拥被而听,推窗出户是听者杂合于岸,少焉,满江如有长叹之声”。可见这首小令影响之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