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
一轮飞镜谁磨(1)?照彻乾坤(2),印透山河。玉露泠泠(3),洗秋空银汉无波(4)。比常夜清光更多(5),尽无碍桂影婆娑(6)。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7),不醉如何?
双调
张养浩
一轮明月像飞挂在天空中的一面镜子,是谁把它磨得这样的锃亮?它把天地照耀得如同白昼,使山山水水都披上了银光。清凉的玉露把秋夜的星空洗得明净无波,月色比往日更加光耀明亮,即使月中的桂树身影婆娑也应无妨。我要引吭高歌,还要问一问月中的嫦娥,在这样宁静美好的月夜,如果不举杯畅饮,一醉方休,又能怎样?
可以明显看出这首小令受到辛弃疾《太常引》词的影响,并化用了辛词中的若干词句。然而张养浩的曲子有着自己的构思和题旨。辛词中悲叹“被白发,欺人奈何”,抒发壮志未酬,青春已逝的苦闷,有鉴于当时的外患内忧,还写出了“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的词句。张养浩的小令则不同,他的心境比较平和,他着意描写的是月光的明亮,用了彻、透、洗等词汇加以渲染,从而衷心赞叹“比常夜清光更多”,即使有桂影婆娑也尽无妨碍。作者写月光的明亮为了抒发在美好的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这是作者摆脱尘俗世事、追求宁静生活的向往,当然在深层中也蕴含着对黑暗世态的不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