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题《录鬼簿》

想贞元朝士无多(1),满目江山,日月如梭。上苑繁华(2),西湖富贵(3),总付高歌。麒麟冢衣冠坎坷(4),凤凰台人物蹉跎(5)。生待如何?死待如何?纸上清名,万古难磨。

双调

周浩

回想当年在朝的名公才人今天已所剩无多,满眼江山如画,时光流逝,日月如梭。京城的繁华,西湖的富贵,结果都只留在戏曲的歌声之中。埋在麒麟冢里的名公士子,他们的仕途是那么坎坷曲折,汇聚在凤凰台的风流人物,他们的一生又是如此的苦恼和蹉跎。他们活着又能得到什么?即使死了又会失去什么?只要他们戏曲作品传世,在纸上留下的美名,却是千年万载也磨灭不了的!

《录鬼簿》是元代末年一部专记散曲、戏曲作家生平事迹的著作。作者钟嗣成认为这些“门第卑微”的曲家同“圣贤之君臣、忠孝之士子”一样,是不死之鬼,他们的业绩也应当被记录下来,得以流传,所以书名《录鬼簿》。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它突破了只有圣贤豪门才可以立传的传统观念。

作者周浩与《录鬼簿》作者钟嗣成一样,对关汉卿、王实甫这些卓越曲家——“不死之鬼”,充满了崇敬和缅怀之情,他非常赞赏钟嗣成那种敢将从事“贱业”的梨园曲家与将相豪门相提并论的勇气和意识,于是写了这首曲子称赞钟嗣成的远见卓识,表达自己的同感,称赞这本书的价值。他从时空意象描述中,充分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无论是上苑的繁华、西湖的富贵,随着时光的流逝,都成了过眼烟云。而他们的名字却留在了人们心中。尽管他们生前“坎坷”“蹉跎”,几乎在彷徨和痛苦中耗尽了生命。但是他们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全部智慧熔铸成了呼喊生命价值的伟大文学作品,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生命的价值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是永恒的。作者以有力的对比手法,“生待如何?死待如何?”揭示了他们超越生命的伟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