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子(二首)


志感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1)。老天只凭忒心偏(2),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3),消磨良善(4),越聪明越运蹇(5)。志高如鲁连(6),德过如闵骞(7),依本份只落的人轻贱。

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8)。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善的人欺,贫的人笑(9),读书人都累倒。立身则《小学》(10),修身则《大学》(11),智和能都不及鸭青钞(12)。

中吕

无名氏

不读书的人掌权,不识字的人有钱,懵懵懂懂、不明事理的人,反而受到夸奖,被人举荐。老天爷就是这样偏心眼,分不清愚蠢还是聪明。英雄之辈多挫折,善良之人遭损害,越聪明命运就越坎坷。即使像鲁仲连这样志向远大的高士,像闵子骞这样道德高尚的孝子,都只落得个被人蔑视和轻贱。

不读书的人被视为最高明,不识字的人被认为最好,懵懵懂懂、不明事理的人,反而受到夸耀。老天爷就是不分清浊,善与恶也没有界限和标准。好人被欺侮,穷人遭耻笑,读书的士子都穷愁潦倒。本来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都要从小刻苦求学,苦读《小学》《大学》,但如今的世道,即使是聪明绝顶,能力超群,都比不上腰缠万贯的庸人和那万能的钱钞。

元代统治者不重视文化和文士,知识分子的地位十分低下。特别是很长时间,废除科举制度,堵塞了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上层社会的惟一道路。因此,大部分文人生活困顿,处境悲惨。这两首小令,正是对文化被歧视、文化被摧残现象的控诉。虽然此两曲也有对是非颠倒、清浊混淆等一般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但作者的重点是对知识分子所处屈辱地位的不平和抗议。他最痛恨不读书的人有权,不识字的人有钱,他们受夸奖、被重用,神气活现;而有文化、有道德、有才能的文人学士,却被压制、被歧视、被欺侮,无权无势,生活无着,穷困潦倒。因此,这两首散曲当为有切身感受的失意文人所作。

两首曲子主题相近,所不同的,只是第一首着重批判没有文化的人有权有钱有势,由他们决定国家命运,锋芒直指元代不合理的政治制度;第二首着重批判没有文化的人被夸奖、被赞扬,认为有才干、有出息,矛头所指是元代不正常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舆论。当然,两者又有紧密的联系,反动、落后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政策是造成元代一切不合理现象、不正常舆论的根源。两首曲子的曲词,明白如话,义正辞严,激昂慷慨,感情充沛,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