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漫相欺,青青不改移。
无人见高节,只有白云知。
敬安
诗作于光绪七年(1881),是一首以竹喻人的咏物述怀诗。
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竹与松柏梅莲均历来备受称赞。诗人们常常巧妙地根据它们在物性方面的某些特点而赋予人的美好品格,以寄托深意,抒写怀抱,给人以启迪和美好的感受。唐代的白居易在《养竹记》中说:“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更给了竹子特殊的评价和地位。他还以“本固”、“性直”、“心空”、“节贞”来概括竹的品质特点。清代的画家兼诗人郑板桥更是以写竹、咏竹、与竹为知己而出名。在民间,也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俗谚。竹,在人们心目中,成了贤良品德的象征。
敬安的这首《雪竹》诗,咏严冬风雪中之竹,突出赞美了竹子不畏威虐、岁寒独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自己的人生追求。写竹写己,浑然一体;文字浅近,“自然高淡”(王闿运《八指头陀评传》)。无大呼叫跳之词,而藏不折不移之力,咏竹诗,诗亦如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