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有苦乐, 但闻所从谁。
所从神且武, 焉得久劳师?
相公征关右, 赫怒震天威。
一举灭獯虏, 再举服羌夷。
西收边地贼, 忽若俯拾遗。
陈赏越丘山, 酒肉逾川坻。
军人多饫饶, 人马皆溢肥。
徒行兼乘还, 空出有余资。
拓地三千里, 往返速若飞。
歌舞入邺城, 所愿获无违。
昼日处大朝, 日暮薄言归。
外参时明政, 内不废家私。
禽兽惮为牺, 良苗实已挥。
窃慕负鼎翁, 愿厉朽钝姿。
不能效沮溺, 相随把锄犁。
孰览夫子诗, 信知所言非。
王粲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三月,魏王曹操率军西征汉中张鲁,粉碎了刘备从西川北上的企图。以道教传家三世的“师君”张鲁,在他割据的汉中之地奉行五斗米道,以道家的主张管理民政。在当时战乱频仍的中国,这里竟是一片清平。张鲁被曹操打败后,带领全家老小和残部归降了曹操。曹操很赏识张鲁的治民之道,任命张鲁为镇南将军,并把张鲁和他的子弟共五人封为列侯。然后,曹操大赏全军,于年底班师回朝。这次战役在较短的时间内,以很小的代价取得了辉煌胜利,拓地数千里,人口增加了几百万。随军出征的王粲写下了这首诗以志庆贺。
《从军诗》又名《从军行》,是王粲军旅诗中最重要的一组,全诗共五首,此为第一首。这首乐府诗属《相和歌辞》的《平调曲》。《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但这首诗却是以明快乐观的笔调,热情歌颂了曹操为统一中国而西征的胜利,描述了曹魏治下政事清明、社会安定的盛景,抒发了自己被知人善任的曹操重用后,奋发向上的襟怀。
诗的开头四句以议论起,虚写曹军上下齐心,愿意跟随大智大勇的曹操出征的高昂上气。“相公”六句,概括地实写神威无比的曹操大军西征张鲁速战速胜的经过。“关右”泛指函谷关以西的地方,具体即指汉中。“陈赏”六句,铺陈获得的战利品之多。“拓地”六句,写凯旋后载歌载舞回到魏王曹操的邺都,在朝前尽欢的场面。“外参”四句,各家注释有不同的理解,其大意是歌颂政治休明,百业兴旺。只有禽兽才害怕为曹魏政权做牺牲,凡是有才干的人都在魏王曹操的恩泽下,茁壮成长,发挥作用。最后的“窃慕”六句中,“负鼎翁”是指商汤时,伊尹曾负鼎俎调五味效力,后来成为宰相。“沮溺”是指古时的两个隐士长沮和桀溺。孔子见到他们时,他们正各执一犁相并耕地,孔子不赞成他们逃避人世以为洁的做法。诗人批评长沮和桀溺的避世隐遁,赞许伊尹和孔子的积极用世,表达了自己愿意竭尽才能为曹魏政权统一天下的大业贡献力量的情怀。
王粲的文学创作以赋著称,独冠当时。他的这首乐府诗也是运用了赋的写法,辅以比兴而获得成功的。诗人在作品一开首就直抒胸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由于跟随名主而欢欣鼓舞的内心感情坦露给读者。接着从对西征及凯旋的事象、物象的直接描述入手表达自己的愉悦和兴奋。最后诗人以古代圣贤的入世态度相比照,更有力地写出了自己慷慨的志向。这种直取景象,坦陈胸臆的赋的手法,在质朴自然的叙事中寄托了诗人深厚的情愫,塑造了抒情主人公的独特鲜明的意象。
历代评王粲诗,多议其“愀怆”、“悲凉”,这只是他的一个方面。他在未得重用、虚度十几年的时光后,得到曹操赏识,对一代雄才的曹操由衷地敬佩和感激。他把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和曹操统一天下的事业联系在一起,使他的这首诗透射着真实感人的激情,而不是那些弄臣的阿谀之词。这首《从军诗》更能体现出建安时代那种大有作为、积极奋进的时代风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