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花一枝天下无, 新妆绝胜秦罗敷。
掌中学得平阳舞, 赵璧堪偿十五都。
自矜娇艳无双质, 嫁与将军北射胡。
胡骑凭陵风雨急, 金陵铁锁何嗟及!
都尉惭恩夜受降, 桃根感义春相泣。
感义惭恩春复秋, 汉家宫阙水东流。
高台爱妾魂将断, 南雁方过翡翠楼。
翡翠楼前月如练, 二十四桥花似霰。
鼓吹云旗锦浪堆, 牵牛织女重相见。
相见相欢无几何, 蓬莱清浅近无波。
泰山东倾作平地, 日南铜柱高巍峨。
将军高阁临江起, 湘帘一派珠江水。
羌笛胡笳沸绮城, 美人一见心先死!
婉转蛾眉毳幕边, 霜摧杨柳风打莲。
李陵胡服不报汉, 申胥泪出玉婵娟。
脱簪解珮重呜邑, 哀鸾半映菱花立。
就桀阿衡负鼎干, 兴周吉甫山龙缉。
自古英雄畏失时, 将兴将废女红知。
奉春既衍留侯策, 陶侃休回温峤旗。
将军沉吟目如电, 手捉长戈日轮变。
讵肯阴谋及妇人? 任他死后开生面。
闺中春暖草初薰, 白水歌通管细君。
鹣鹣飞上凌烟阁, 双兔雌雄世莫分!
邝露
顺治二年((1645),李成栋降清于徐州,遂南下直抵广东,给广东抗清力量造成巨大威胁。次年六月,成栋授提督总兵,官加左都督衔。他以官小不足称其功,便对清廷不满。这时永历帝势力迅速发展,明室复兴有了新的希望,成栋遂又叛清投明。成栋妾赵氏,扬州人,貌美而善歌舞,有民族气节,力劝其夫投明。此时成栋已作投明打算,恐事情败露,佯怒斥责。赵氏不知其意,自刎以尸谏。诗原有长序,详记赵氏殉国始末及写作目的。作者自笺云:“永历二年闰三月十五日,东粤始复冠裳。廿有五日,过谒何夫子(吾驺),见其述忠媛赵夫人事甚悉,率尔谩赋。”对诗歌材料来源作了交代。
这首诗赞颂赵氏深明民族大义和对国家的耿耿忠心。
“琼花”八句为第一层,写赵氏的美貌、才能及随夫抗清。起二句极言其貌美:一以琼花设喻,一用秦罗敷作比。传扬州后土祠有唐人所植琼花一株,天下无双。后遂用琼花喻美女。秦罗敷是古乐府《陌上桑》所写美女名。李白《秦女休行》诗:“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两句由此化出。“天下无”置于“琼花”之后,“绝胜”放在“秦罗敷”之前,是夸张手法,对赵氏之美起强调作用。“掌中”句谓赵氏体态轻盈,善于舞蹈。掌中,指掌中舞。《西京杂记》载:赵飞燕能在掌上舞。平阳舞,《史记·佞幸列传》载:汉平阳公主有李延年妹,善舞。“赵璧”句说,她身价如赵国和氏之璧,抵得上十五座都城。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昭王愿以十五座城易赵国和氏之璧。这句是前三句的总结——她美貌绝伦,才华出众,才有“堪偿十五都”的身价。以上为写她的内在美作准备。下面以“自矜娇艳无双质”为过渡,引出“嫁与将军北射胡”一句,使诗意向深层拓展。将军,指李成栋。胡,指清兵。“北射胡”即在北边抗击清军。“胡骑”二句,一写清军威势,一叙南都失陷,是全诗叙事的转折。凭陵,侵凌;进逼。高适《燕歌行》诗:“胡骑凭陵杂风雨。”前一句由此化出。“金陵铁锁”,用王濬火熔吴人横江铁索之典。刘禹锡《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即咏此事。后一句谓成栋战败城陷。金陵代指徐州。
“都尉”二十句是第二层,写成栋降清后,赵氏因感民族大义而万分悲痛。“都尉”四句写降清后李、赵二人的心态。都尉,李陵汉武帝时为骑都尉。天汉二年(前99)出击匈奴,为匈奴所困,因矢尽粮绝降敌。此借指成栋。桃根,王献之妾。此借指赵氏。汉家,借指明室。成栋是“惭”明室之“恩”,赵氏是“感”民族之“义”。这里写得很有分寸:不仅写出两人的差异,而且以“春相泣”突出赵氏的悲痛。她深明民族大义,其夫降清,直接助长了敌人的声威;而她不得不“嫁鸡随鸡”,“汉家宫阙水东流”她良心上亦难辞其咎。事实上的矛盾,做成她内心难以摆脱的深刻的痛苦;这种痛苦,反过来又正好见出她对祖国的忠诚和深明民族大义的高贵品质。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成栋降清事作审慎的描写:一将他比作李陵,即谓其降清出于无奈;二说他“惭恩”,即谓其良心未泯。这固然是本诗情节发展的需要,也说明作者对他的政治品质没有清楚的认识。“高台”六句写他们相别相见。翡翠楼,华丽的楼房。二十四桥,在扬州。或谓桥名,或谓二十四座桥,或谓即吴家砖桥,或谓泛指桥之多,说法不一。霰,白色的雪珠。诗中形容花色之白。梁简文帝《别诗》:“昆明夜月光如练,上林朝花色如霰。”“翡翠”二句由此化出。当成栋为清廷南下镇压抗清力量的时候,她独留扬州,在月色如练,花白如霰的夜晚,徘徊于高台、楼上,见雁过而魂断——她深深爱着丈夫,她为离别而相思不断。这与她的民族大义又是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高台”四句,不仅从更深层次去发掘她痛苦的原因,还为“哭谏”与“死谏”作进一步的铺垫。“相见”四句,谓成栋声威大震,对她的爱情亦大不如前。“蓬莱清浅”,喻人世的巨大变化。《列仙传》载:麻姑自言“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自到蓬莱,水乃浅于往者略半。”赵景真《与嵇茂齐书》:“蹋泰山令东覆。”李贺《浩歌》诗:“南风吹山作平地。”“泰山”句合用赵、李句意,形容成栋的声威。“日南”句谓成栋南下岭南,为清廷再立战功。日南,古郡名。在今越南中部。铜柱,汉将马援征交趾后立以纪功之柱。“将军”六句,极写赵氏在清军营中的痛苦。前二句写她的居处,接着二句说所见所闻,使她伤心欲死。美丽的广州城,如今响起了一片“羌笛胡笳”(指清军军乐),周围的一切,无不触发她的家国之恨。“沸”字,一者见出清军气焰,二者从侧面写出广东抗清战事失败,三者表现赵氏的烦躁与痛苦。接着二句,是赵氏烦躁、痛苦的进一步具体形象的描写:她在毡幕中展转不能成寐,痛苦得有如“霜摧”的“杨柳”、“风打”的莲花。白居易《长恨歌》诗:“宛转蛾眉马前死。”“宛转”句袭用其语。“羌笛”四句,一句引出一句,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写赵氏之痛,或直接刻画,或侧面描写,或托物设喻,较前边又拓深一层。
“李陵”十四句为第三层,写赵氏谏成栋救明,是全诗的高潮。“李陵”句责备成栋不能报效明室。司马迁认为李陵不得已而降匈奴,“欲得其当以报汉”(见《报任少卿书》)。此反用其典。前506年,吴用子胥计破楚,包胥奉命往秦乞师救楚,立于秦庭,哭七日七夜。“申胥”句用申包胥哭秦庭典,写赵氏哭求成栋率军救明。“脱簪”二句仍写其带泪力谏。“脱簪解珮”,用刘向《列女传》典:春秋时齐桓公欲伐卫,卫姬脱去簪饰,解下环珮,为国再拜请罪。呜邑,因悲伤或气愤而气结、抽噎。哀鸾,范泰《鸾鸟诗序》载:罽宾王获鸾鸟,悬镜以映之,鸟睹影而悲鸣。此喻赵氏。菱花,菱花镜。古代铜镜,映日发光影如菱花,因名。“就桀”二句,写赵氏向成栋晓以大义。伊尹,号阿衡,为了选择效力的国君,“五就夏桀、殷汤”之间,最后选择了殷汤。《淮南子》周注:“伊尹处于有莘之野,执鼎俎和五味以干(干谒)汤,欲调阴阳行其道也。”“就桀”句谓臣子要慎于择君。“兴周”句以尹吉甫为周宣王中兴大业作出贡献,劝说成栋要为国尽忠效力。山龙缉,为帝王袍服补缀山龙图饰。意即为帝王补救过失。“奉春”句写赵氏请求成栋采纳自己的意见,迅速起事。刘(娄)敬劝刘邦建都关中,刘邦左右多不赞同。张良(留侯)支持刘敬的主张,认为关中是天府之国,可以建立帝王之业。刘邦采纳了刘敬的意见,后封他为奉春侯(见《史记·留侯世家》)。班固《西都赋》:“奉春建策,留侯演成”,句出此。“陶侃”句写赵氏希望成栋效忠明室,义无反顾。《晋书·温峤传》载:苏峻反叛,陶侃率军进讨,屡战而不能破,乃欲回师。峤曰:“峤等与公并受国恩,是致命之日,……公若违众独反(返),人心必沮。沮众败事,义旗将回指公矣。”“将军”四句是说,成栋不让赵氏知道他的投明打算,赵氏死后,他为明室勇猛征战,开创了新的局面。《博物志》:“鲁阳公与韩战酣而日暮,援戈麾(挥)之,日反(返)三舍。”“手捉”句用此典。应该说,成栋最终将投明打算变为行动,并一度取得胜利,为南明复兴大业打开了局面,赵氏的“哭谏”、“死谏”起了一定的作用。诗详写赵氏“哭谏”,突出其深明大义;“死谏”仅以一“死”字带过。
最后四句是第四层,是作者对赵氏的评价,为全诗的总结。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闺中”句由此化出。“白水”句说赵氏如管仲少妾,深通义理。白水歌,《管子》载:齐桓公使管仲求宁戚。戚应曰:“浩浩乎,鲦儋乎!”管仲不知其意,至中食而虑之。少妾问其故,仲以语之。妾曰:“宁子殆欲室乎?古有《自水诗》云:‘浩浩乎白水,鲦鲦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管细君,管仲的妾。细君,妻子。此指妾。“鹣鹣”二句,谓赵氏功勋卓著。鹣鹣,传说之鸟。雌雄比翼而飞,故以喻夫妇。凌烟阁,唐贞观年间建凌烟阁,悬功臣图像。“双兔”句说赵氏虽为女身,其见识、气节与男子没有差别。句本《木兰辞》:“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作者将赵氏比作凌烟阁功臣和古代女英雄木兰,评价极高。
这是一篇叙事诗,按故事发展顺序安排情节,层层推进,结构严整。作者将赵氏放在历史风云中刻画,突出其深明大义和对家国的忠诚。人物心理写得十分细致、成功。又随着情节发展而换韵,韵脚的响沉,体现出人物命运的变化和作者感情的起伏。这首诗用典太多,有明显的雕琢痕迹,而且一般人难以通读,这不能不是一个缺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