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答王团扇歌三首(其一)

答王团扇歌三首(其一)


【原文】:

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

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

【原文作者】:桃叶

【鉴赏】:

桃叶,晋代女诗人,王献之爱妾,今存其诗四首。王献之(344-386),晋代书法家,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家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历任吴兴太守、中书令,世称“大令”。工书法,兼善各体,与父并称“二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说他“丹青亦工,桓温尝请画扇”(《历代名画记》)。墨迹有《鸭头丸帖》等传世。子敬与桃叶情爱深笃,为之作《桃叶歌》三首。桃叶很感激,因作《答王团扇歌三首》,以团扇立意,答谢王献之的厚爱。这里选录第一首,因为这首诗题咏的是有画的团扇。

诗句先写团扇:“七宝画团扇,灿烂明月光。”这把团扇,用多种宝物装饰而成,中间是鲜洁如霜雪般的纨素,纨素裁剪成圆月形,发出灿烂的明光,纨素上画着图。这两句诗全从班婕好《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如明月”化出。魏晋时代,我国绘画艺术有很大发展,人物、山水画都已成为独立的画科,据《历代名画记》载,当时画家喜写图于扇上,如王羲之曾经临镜为自己写真,描于扇上,献之继乃父之风,为桓温画扇。以理揆之,桃叶所咏的“七宝画团扇”,或许便出自王献之之手,可惜桃叶诗没有言明,我们也便无法知道画作此扇的画家是谁,面上的景物是什么。

诗的后半首表现团扇的效用:“与郎却暄暑,相忆莫相忘”,诗人用自己的口吻说,精心制作了团扇,为郎君(指王献之)打扇,送来清风,扫除暑气。我的一番情意,望郎君牢记,长相忆,莫要忘记我。喧,暄气,即暑气。桃叶的诗意是从班婕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飆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生发出来的,她反其意而用之,提出了良好的愿望:“相忆莫相忘”,言外之意,便是希望不要遭到像班婕妤那种失宠、怨伤的不幸。

这是我国较早的一首题咏画扇的诗,它虽然提到了扇上有“画”,可是诗的重点在扇上,诗人并未着意具体描绘画面,更没有赞颂、评论画家的画艺,阐述艺术见解和绘画理论,这样,便容易与一般的咏物诗等同起来,缺乏题画诗的基本艺术特色,表明我国的题画诗尚处在萌芽时期。齐代的丘巨源作《咏七宝扇诗》:“妙缟贵东夏,巧技出吴闉。裁状白玉璧,缝似明月轮。表里镂七宝,中衔骇鸡珍。画作景山树,图为河洛神。来延挥握玩,入与镮钏亲。生风长袖际,晞华红粉津。拂盼迎娇意,隐映含歌人。时移务忘故,节改竞存新。惓情随象簟,舒心谢锦茵。厌歇何足道,敬哉先后晨。”他虽说比桃叶《团扇歌》写“画”的文字稍多,点明了画面景物是“景山树”、“河洛神”,可是,他与桃叶的艺术构思,别无二致,仍然将诗的重点放在咏扇上,对“画”缺乏具体的、生动的描绘,它们与唐宋时代以后的题咏扇画的诗词相比,真不啻有天壤之别,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发展进程,题画诗的发展也不例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