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啮蚕惊雨过,残叶怪云空。
足食方足用,当知饲养功。
【原文作者】:沈周
【鉴赏】:
这是沈周题在孙艾《蚕桑图》上的一首五绝。孙艾(生卒年不详),明画家。字世节,号西川翁,江苏常熟人。沈周弟子,工诗画,山水宗黄公望、王蒙,花卉写生学钱选。曾为沈周写照。传世作品有《木棉图》、《蚕桑图》。
此图画一桑树折枝,上有十几片大小不等的桑叶,三条大蚕正伏在三片大叶上吃食,桑叶已有大块缺损,显示蚕儿正处于“上山”作茧前夕,正在猛食阶段。此图用笔精细,形象逼真。
题画诗首句形容蚕儿进入猛食阶段时啮食桑叶的声音“飒飒飒”地像一阵骤雨经过。次句则形容蚕儿食残的桑叶像天上的怪云那样奇形怪状,边上有很多不规则的空缺。这两句诗从听觉与视觉两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画境,补充了画意,为下文的议论预立地步。
诗的三、四句是说,只有让蚕儿吃足桑叶,它才能吐出高质量的丝供人使用,可你知道养蚕者是多么辛苦,他们的功绩有多大啊!
沈周对他的学生创作此画的用意是体察入微的,他在孙艾的另一幅《木棉图》上跋云:“世节生纸写生,前人亦少为之,甚得舜举(指元画家钱选)天机流动之妙。观其《蚕桑》、《木棉》二纸,尤可骇瞩,且非泛泛草木所比,盖寓意用世。世节读书负用,于是乎亦可见矣。”至此,孙艾关心民生疾苦之情,被阐发无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