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


【原文】:

独木桥边倚树根,古藤阴里啸王孙。

白云红树知多少?鸡犬人家自一村。

【原文作者】:唐寅

【鉴赏】:

这幅画已失传,但这首题画诗却逼真地描绘了画境,仿佛用文字为我们复制了一帧名画。

诗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隐士,隐身于古藤阴里,倚靠在一座独木桥边的大树根上,正在放声长啸。他那样悠然自得、独来独往,环境那样清幽静谧、充满诗意,立即使我们想起唐代大诗人王维《辋川集》中《竹里馆》这首名作: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这情景和韵味多么相似!它又使我们想起了王维的另一首名作《山居秋暝》,正是用了“王孙”这个典故:“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其意是说,尽管春花早已凋谢,但“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优美环境,已胜过春天,仍能把他这位隐士留住的。以“王孙”来指隐士,原出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现均被唐寅融化吸收进诗画中,扩充了它的容量。

题画诗的三、四两句,进一步具体描绘了深山中的美景。白云映衬着红树,色彩的对比多么鲜明强烈!枫叶经霜变红,“霜叶红于二月花”,多美啊!真乃“不似春光,胜似春光!”难怪隐士如此留连忘返、悠然自得啊!且慢,深山中还有值得人留恋的,你听,有鸡鸣狗吠之声从云外树隙间隐隐传来,原来那里是深山中的一个自然村落。这不禁又使我们想起了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梅诗尾联自然传神,韵味悠然不尽,唐寅正是吸取这最精粹之处融化入诗的。

综上所述,可见唐寅这首题画诗的最大特色是能融化古诗,传其神而不袭其貌,语由己出,不露痕迹,显示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杰出诗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