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沙水弄夕晖,人家在烟翠。
每于江渚行,悟得米三昧。
【原文作者】:李日华
【鉴赏】:
李日华(1565-1635),明书画家、文学家。字君实,号竹懒、九疑。嘉兴(今属浙江)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官至太仆少卿。能书画,善鉴别。山水学巨然和吴镇,苍郁秀润,格韵俱胜。淡于仕进,博览群书,诗文奇古。所作笔记,多论书画,笔调清隽,具有小品意趣。诗文皆表现闲适情调。著有《书画想象录》、《竹懒画媵》、《槜李丛谈》、《紫桃轩杂缀》、《味水轩日记》、《六研斋笔记》等。传世画作有《宿迁水溢图》、《青山过雨图》等。
这首题画诗是阐述画理的。米三昧,米指宋代著名书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三昧,事物的要诀、精义;米芾画山水不求工细,多用水墨点染,突破了勾勒加皴的传统技法,自称“信笔作之,多以烟云掩映树石,意似便已。”米友仁继承父法,自称“墨戏”。整首诗的意思是说,夕阳的光辉映照着沙滩和溪水,山村人家散落在翠岚烟霭间,每当我在江滨沙州上散步时,便由此悟到米氏父子山水画的诀窍原来是从大自然中得来的。
这首诗强调了画家师法自然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多观察自然,才能加深对传统画艺的理解。所以他主张“山行遇奇树怪石,即具楮墨四面约略取之,此亦诗家李贺锦囊之储也。”(引自《历代论画名著汇编》,下同。)中唐著名诗人李贺,每日携带笔砚纸张,背古锦囊,骑驴出门旅游,在途中将所见所感随即写成诗句投在锦囊中,晚上回来再补充成完整的诗篇。李日华也主张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认为这是最好的学画方法。
正是由于这一主张,所以他特别欣赏元代山水画大师黄公望的做法,他以极其钦佩的赞叹口气说:“陈郡丞尝谓余言:‘黄子久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木深筿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测其为何。又每往泖中通海处看急流轰浪,虽风雨骤至、水怪悲诧而不顾。’噫!此大痴之笔所以神郁变化几与造化争神奇哉!”李日华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条极重要的画史资料,而且还再一次借此阐述他师法自然的重要主张。
题云中玉女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