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
【原文作者】:弘仁
【鉴赏】:
弘仁(1610-1664),明末清初画家。本姓江,名韬,字六奇;一作名舫,字鸥盟;明亡后为僧,法名弘仁,号渐江学人、渐江僧、无智;死后人称梅花古衲。歙县(今属安徽)人。常往来于黄山、雁荡间,多写黄山松石。与查士标、汪之瑞、孙逸合称“海阳四家”(即新安派四大家)。传世画作有《云根丹室图》、《竹石幽居图》、《陶庵图》、《晓江风便图》、《黄山图》、《黄山天都峰》、《黄山蟠龙松》、《黄海松石图》等。
弘仁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画黄山最多的大师。他曾面对黄山写《黄山图》六十幅,每幅注一具体地名。石涛在《跋〈晓江风便图〉》中说:“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丰骨泠然生活。”
这首题画诗,便是总结他师法黄山大自然的美景创作山水画的经验的。“苔衣”,泛指苔类植物。首句是说,他游黄山的次数太多了,不知道坐破了黄山上多少层青苔皮。这句极为形象,将游黄山的辛苦都隐含进去了。如果说游黄山次数极多,那就很抽象,不是诗的语言了。
“三十六芙蓉”,芙蓉即莲花,黄山的最高峰是莲花峰,因形似盛开的莲花而得名。“三十六芙蓉”是泛指黄山诸峰。次句是说,他游遍了黄山三十六峰,对它的美倾倒至极,因而经常魂牵梦萦,连梦中都常出现三十六峰。弘仁十分重视师法大自然。他在其他《题画》诗中说:“我有闲居似辋川,残书几卷了余生。王维当日诗中意,尽在前山竹树边。”辋川山庄在陕西蓝田南,是王维隐居之所。著名的《辋川集》中二十首五言写景绝句,便是王维根据当时辋川山庄景点的特色写成的。现在弘仁说“前山竹树”能体现当日王维的诗意,可见他对大自然多么重视。“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岩独杖藜”,更是他明确的宣言。他酷爱大自然已达到入魔的程度,在另一首《题画》诗中说:“画禅诗癖足优游,老树孤亭正晚秋。吟到夕阳归鸟尽,一溪寒月照渔舟。”
正因为他师法大自然如此专心致志,所以他创作时能独得黄山的灵魂,“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了。墨沈,墨汁。弘仁自豪地说,我倾泼墨汁用泼墨法画出来的黄山图,尽管难以具体叫出是黄山某某峰,但由于能遗貌传神,足可以拿来送给朋友了。
我国古代画家画山水,向来重视向大自然学习。盛唐著名画家吴道子画嘉陵江山水是在实地游览、写生、“并记在心”的基础上画成的。唐代著名画论家张璪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引),将“造化”与“心源”并提。宋郭熙《林泉高致》强调“欲夺其造化,则莫神于好,莫精于勤,莫大于饱游饫看,历历罗列于胸中。”元大画家赵孟頫也很注重师法大自然:“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松雪斋文集》)弘仁则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实践进一步提出“略貌取神”的画法,对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