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竹外茅斋橡下亭,半池莲叶半池菱。
匡床曲几坐终日,万叠青山一老僧。
【原文作者】:朱耷
【鉴赏】:
朱耷(dā 1626-1705),清大书画家。本名统,曾改名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别号很多,有雪个、个山、人屋、传綮、驴屋、八大山人等。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后一度为僧,又当道士。擅画水墨禽鸟花卉,笔墨简括,形象夸张,所画鱼鸟,常白眼向人。画面着墨不多,均生动尽致,无景处皆成妙境。所署“八大山人”联缀成“哭之”、“笑之”字样,题诗含义隐晦,常寓家国之痛。亦能画山水,大多写残山剩水,意境荒寂。对清代写意画派影响很大,并一直影响到近现代。与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亦工书,行楷学王献之,纯朴圆润,独树一格。诗歌嬉笑怒骂,皆表现内心的悲愤抑郁和反清情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过《八大山人诗钞》。传世书画作品很多,有《朱耷书画合册》、《八大山人山水花鸟册》、《上花图》、《荷花图》等。
这首题画诗是画家出家生活的自我写照。前两句写自己的居住环境,并突出图中所画荷花和菱。“茅斋”冠以“竹外”,显出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幽情雅韵,“亭”冠以“橡下”,突出杂树丛生、浓荫满地的清幽环境,并以此来烘托“半池莲叶半池菱”,使莲菱显得更美。
第三句写终日静坐、百无聊赖的隐者生活。第四句方点出隐居在丛山峻岭中的一老僧,以显示自己的孤寂苦恼。
此诗语言明净,意境优美,形象生动,诗意显豁,风格不同于那种忧愤隐晦之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