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原文】: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原文作者】:郑燮

【鉴赏】:

乾隆十七年(1746)郑板桥调任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县令,正值胶东一带连年天灾,灾民们离乡背井去逃荒,甚至发生人相食的惨剧。郑板桥一面开仓救灾,一面以工代赈,并捐出自己的官俸,到处劳碌奔波,才使灾情减轻,人心得以安定。郑板桥本与儒家那些大知识分子一样,立志兼济天下,治世济民,并不情愿做一个不关心民生疾苦的职业画师。尤其在潍县时,他的这种心情更加迫切。他在《潍县署中与舍弟第五书》中说:“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供人玩好,非俗事而何?东坡居士刻刻以天地万物为心,以其余闲作为枯木竹石,不害也。若王摩诘、赵子昂辈,不过唐、宋间两画师耳,试看其平生诗文,可曾一句道着民间痛痒?设以房、杜、姚、宋在前,韩、范、富、欧阳在后,而以二子厕乎其间,吾不知其居何等而立何地矣!”

正由于他具有以上的思想行为,才写出这一首蜚声画史的题画名作。题中的包大中丞括,指当时山东布政使、巡抚大臣包括,大中丞为巡抚的尊称,此人系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亦喜书画,跟郑板桥甚为知己。据郑自称:“余每因事晋谒中丞,必蒙青眼相加,并见赏我之墨竹,谓为得文湖州真髓。凡遇上辕门,必邀余至内花厅留膳,余受宠若惊,不敢放浪。中丞笑语云:‘下属无留膳之例,此时吾与尔叙私交,不必目我上司而兢兢小心也。’”(《潍县署中寄四弟》,载郑炳纯辑《郑板桥外集》,第五十五号)正因为这样,所以郑板桥才愿意向他披露襟怀,并希望他一起关心民生疾苦。

诗意是说,我睡在衙斋里,听到那风刮竹叶的萧萧声,便疑心这是老百姓痛苦的呻吟叹息声。我们这些职位低微的州县官吏,总该时时刻刻关心这些琐细的民事下情呀。

诗中以萧萧的竹声和民间疾苦声双关,以画竹时必须一枝一叶细心地画和琐细的民事下情双关,写得既明白晓畅,又内蕴深刻,耐人深思,所以才能成为题画诗中的佼佼者。这既是郑板桥爱民之心的自然流露,也是对徐渭题画诗的继承和发展。关于后一点,详见《附画风竹于箑送子甘题此》赏析。

可是,到了乾隆十七年(1752)年底,郑板桥一方面因请赈得罪了上司,另一方面由于清廉自守收入太少,根本不如鬻书卖画所得,便决心告病辞职回乡。在离职的时候,他仍忘不了潍县士民跟他结下了的友谊,便画了一幅墨竹,并写了《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这首从另一方面表现他爱民之心的题画诗送给他们,作为永久的纪念。诗曰: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当了七年的潍县令,仍旧囊橐萧萧,两袖清风,他真可以告慰潍县的父老百姓而毫无愧色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