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僧壁题张太史画松

僧壁题张太史画松


【原文】:

画背所揭纸,案头已败笔,

僧房坐无聊,偶然作松骨。

松毛无几许,松干颇郁兀。

虬龙挺僵瘦,修蛇歘出没。

轻云淡欲无,奔雷怒将击。

想当无意中,情神乍飘忽。

傍无指授人,令作何体格。

胸无成见拘,摹拟反自失。

鲁公坐位帖,要以草稿得。

我昔未尝见,僧粘在破壁。

及经惊叹奇,千求不我锡。

此纸立即破,装潢事孔急。

吾求不汝强,汝当真爱惜。

【原文作者】:郑燮

【鉴赏】:

郑板桥这首题画诗,不是题在画幅上的,而是题在僧舍墙壁上的。据诗题下“讳鹏冲”的自注,我们知道这首诗是赞美与郑板桥同时的画家张鹏冲的松画的。张鹏冲(1688-1745),字天扉、天飞、柳斋,号南华山人,崇明(今属上海市)人,居嘉定(今属上海市)。雍正五年(1727)进士,入翰林,官至詹事府詹事。太史为翰林的别称。张鹏冲善山水画,师法元四家,尤能得黄公望、倪瓒笔意,云峰高厚,沙水幽深,笔墨清润,设色淡雅,兼有王原祁、王翚之风。天才超迈,诗画皆援笔立就,潇洒自适,愈见神韵。著有《南华诗集》。传世画作有《松竹溪亭图》、《仿王蒙翠高秋图》等。

这首题画诗的主旨在于赞美张鹏冲的松画自然奔放,不经意而作,故能出神入化。全诗共分四层。

第一层为开头四句,写张鹏冲这幅松画,原来是因陋就简、不经意而作的作品。他所用的材料是“画背所揭纸”,即裱画时最底层的衬纸,亦即从旧画上揭下来的一张废纸;他所用的工具是“案头已败笔”,即弃置在案头已经用坏了的秃笔;他绘画时的情绪是“僧房坐无聊”,久坐僧房,百无聊赖,随手画成了一幅松树枝干(松骨)图。这一层是必要的交代,不仅暗赞张画技高超,还为下文描绘画松的神态和赞颂此画的风格打下了基础。

第二层为“松毛无几许”以下六句,描述画中松树的神态。“松毛”即松针、松叶。郑板桥说,此画松叶画得不多,仅寥寥数笔,而松树的枝干却蓊郁挺拔,有的像虬龙瘦硬挺立,有的像长蛇迅速游动,松树周围笼罩着一层似有似无的轻云,松干夭矫劲健,似欲迎战轰袭的奔雷。通过这一系列的描述比拟,已将画幅上松树的形象活生生地再现在人们的眼前。

第三层为:“想当无意中”以下八句,写张鹏冲作画时不受任何约束,所以他的松画能像颜鲁公的《坐位帖》一样,出神入化。郑板桥想象张鹏冲作此松画时,神情奔放不拘;旁边并没有什么指授的人,限定他画什么体格;他胸中也不受任何成见的拘束;如果一味摹拟仿作,反要丧失画家自己独立的品格;颜鲁公的《坐位帖》,正因为是草稿,书写时毫无拘束,所以成就特别高。现在张鹏冲的松画也正像《坐位帖》一样,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坐位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写给郭英乂一封书信的草稿:代宗广德二年,郭子仪自泾阳入都,百官迎于开远门,当时宦官鱼朝恩十分得宠,仆射郭英乂为了讨好鱼朝恩,特置鱼朝恩坐己之上。颜真卿认为不合礼法,特地写了一封信给郭英乂争议此事。信以草稿留传后世,共七张纸,笔力雄浑,气势开张,极为后世所宝重。此处以《坐位帖》来比拟松画,是说张鹏冲也像颜鲁公一样随意挥洒而成,故极为自然奔放,艺术上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应当特别予以珍惜。

第四层为最后八句,郑板桥劝告寺僧对这样的绘画珍品应懂得爱惜。诗人说,我以前没有见过这幅画,谁料到寺僧如此不知爱惜,竟将它粘贴在破壁上,可知寺僧根本不懂得此画的价值。等到我惊叹此画的奇特时,无论怎样求他,寺僧也决不肯送给我了。接着转用第二人称称寺僧,你既然不肯给我,我当然不强求于你,但你应当真正懂得爱惜,此画很快就会破碎,装裱的工作显得十分紧急!如此恳切的劝告语气,正充分显示了艺术家爱惜艺术珍品的一片苦心。

郑板桥在绘画艺术上一向主张自然奔放、天然而工的艺术风格,反对摹拟、雕琢。他赞扬石涛的墨竹画说:“石涛画竹,好野战,略无纪律,而纪律自在其中。”(《郑板桥集·题画》)是指石涛画竹,横涂竖抹,随意挥洒,不依常法,似乎无法可依,而又笔笔皆在法中。他赞扬李方膺的梅画说:“夫所谓剪裁者,绝不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谓画划者,绝不刻画,乃真刻画。宜止由行,不人尽天,复有莫知其然而然者,问之晴江,亦不自知,亦不能告人也。”(《郑板桥外集·题画·题李方膺画梅长卷》)“不人尽天”四字,乃是他这段话的纲领。不加人工雕琢,顺乎天然物性,使其自然而工,这就是郑板桥所追求的艺术极诣,也是这首题画诗的主旨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