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潇湘风竹图


【原文】:

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原文作者】:李方膺

【鉴赏】:

李方膺(1696-1755),清画家。字虬仲,号晴江、秋池、抑园等。江苏南通人。历任乐安、兰山、潜山、合肥知县,或因开仓赈灾而得罪上司,或因梗直傲岸而被劾去职,甚至坐牢。罢官后寓居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以卖画为生。善画花卉、虫鱼,间作山水、人物,尤长于写梅,笔墨豪放,纵横跌宕,不拘成法,意在青藤(徐渭)白阳(陈淳)之间。为“扬州八怪”之一。传世画作有《游鱼图》、《潇湘风竹图》、《百花兰瑞图》、《墨松图》、《墨梅图卷》、《画菊》、《梅花图》、《四季花卉图》等。

《潇湘风竹图》画一方丑石,几竿湘竹,竹梢弯曲,竹叶向一个方向飘动,显示出狂风大作的情景。

题画诗是说,据画史来看,画家从来只画静竹而不画风竹,我偏要从难处着手去画,并要巧夺天工。请看我所画的尺幅之大的《潇湘风竹图》,仿佛听到满耳的叮咚诗,就好像大风吹刮千万件中空的玉器所发出的声音一样。

“满耳丁东万玉空”一句,通过象声词和比喻,把狂风刮竹的声音,极具体地摹写出来,补充了绘画的不足,成为点睛之笔。

李方膺画风竹是有深刻寓意的,他在另一首《题〈风竹图〉诗》中写道:

  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

  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

他当地方官三十年,遭受到几次沉重的打击。雍正八年(1730)他在乐安知县任上,因开仓赈灾来不及请示上司,而受到弹劾。雍正十年(1732)他在兰山知县任上,总督王士俊盲目地下令开荒,官员们乘机勒索乡民,他坚决抵制,竟被投进监狱,吃了一年冤枉官司。最后是乾隆十四年(1749)在合肥知县任上,因抵忤上司,竟被安上“贪赃枉法”的罪名而罢官。凡此种种,就是他所说的“波涛宦海几飘蓬”。官场太黑暗了,他便弃官去学画竹,当了“画工”,他的性格依然未变,“自笑一身浑是胆”,蔑视传统,蔑视权威,爱画狂风,以此寄托自己与恶劣环境坚决斗争的不屈精神。

在李方膺的笔下,狂风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征。但这仅是画家性格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他跟恶势力斗争的一面;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即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则促使他笔下的风化为使万物欣欣向荣的春风,使劳苦大众得到温暖的和风。他在《题画梅》诗中写道: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他希望天风把可爱的梅花吹到每家每户,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梅花的清香,让家家户户都能感受到春天的温暖。这天风便是与狂风完全不同的暖风、和风。

由此可见,李方膺的爱写风画风,正是他鲜明个性的充分体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