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为六绝句(其二)


【原文】: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原文作者】:[唐]杜甫

【鉴赏】:

《戏为六绝句》为杜甫论诗之作,亦为论诗绝句之始创。这组绝句大约写于肃宗上元二年(761)。诗题用一“戏”字,是为了驳斥那些专事讥讽前贤的“尔曹”。六绝句中二、三两首论初唐四杰,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这首诗的哲理性在于:轻薄文人对有价值的事物妄加非议,结果犹如昙花一现,“身与名俱灭”,真正有价值的不因外界非议而贬值,犹如滔滔江河万古长流,不会废弃。江河不因谤议而废,真理不以时评而改,这是客观存在的真理。

杜甫是在具体论述初唐四杰时,很自然地归结出上述道理的。初唐四杰是:王勃(650-676)其诗虽未脱尽齐梁绮丽风习,但意境较高,初步突破了宫体诗的束缚。杨炯(650-?)擅长五律,多数作品尚未脱尽齐梁遗习。卢照邻(约635-约689)诗作多愁苦之音。骆宾王(约640-?)诗作多悲愤之词。杜甫认为他们的作品是“当时体”,是初唐那特定时代的风格、体式。可是时人以轻薄之言妄加讥笑,如《玉泉子》:“王、杨、卢、骆有文名,时人议其疵曰:‘杨好用古人姓名,谓之点鬼簿;骆好用数目作对,谓之算博士。,”历史证明,那些嘲讽四杰的人,只是一时聒噪不休,终究随着身死也就烟消云散了,而四杰的作品却如长江大河,万古流泻。

杜甫肯定四杰作品有承先启后、始畅唐风之功,虽有过誉之处,但所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却流传千古,且使人想得更多——纵观历史上多少风云一时的人物,都被历史的浪潮冲刷掉了;想得更深——只有掌握真理、建功立业者才会如江河长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