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山月夕(其二)


【原文】:

久旱雨亦好,既雨晴亦佳。

胡床对朋友,树影含清华。

墙东有洿池,欹忱听鸣哇。

【原文作者】:[元]元好问

【鉴赏】: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山西秀容(今忻县)人。是我国历史上金、元之际的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是当时中原先进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文,名重当时,留芳后世,独领一代风骚。

这首诗是《读书山月夕》诗两首中的第二首。“久旱雨亦好,既雨晴亦佳”,是说久旱下雨是好的,但已经下雨了,天晴也是好的。它反映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的哲学道理:久旱了,天晴不好,下雨好;已经下雨了,多下雨不好,天晴好。古代的《四喜诗》写了人生的四大喜事,第一件大喜事就是“久旱逢甘霖”:久旱逢甘霖是大好事。如果久旱之后连续下雨不停,就有可能造成水灾,这时天晴又是大好事。这就是说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一定限度,矛盾就会转化。任何事物都不应当违背物理天常。这两句诗所叙写的物理,都是人们所能体验到的相对真理。它所表现的哲理同样是相对的。在物理与事理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是以必然性对必然性,而是以相对性的物理喻相对性的事理。由此,我们可以对诗句的哲理作出许多延伸:天下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万事万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或互相对立,或互相转化,或互相制约,或互为利用。久旱盼甘霖,雨后盼天晴。生活的哲理就是如此简单而有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