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内怀山


【原文】:

玉架残书隐,金坛旧迹迷。

牵花寻紫涧,步叶下清溪。

琼浆犹类乳,石髓尚如泥。

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

【原文作者】:[唐]王勃

【鉴赏】:

王勃此诗,大概作于二十二岁旅游巴蜀时。据有关资料,他到过金堂县(今属四川)的佛教圣地三学山寺,又游览过道教圣地昌利观和八仙径。此诗题目或作《观内怀仙》,盖为游昌利观时随想而作。这首诗看上去属游仙一类。玉架、金坛、琼浆、石髓,皆为道家或神仙家所好之物,也是游仙诗中出现频率颇高的物象。然而王勃少年高才,用世心切,虽然遭受到一些挫折,而进取之志未泯。故诗中绝无出世之想。尤其是末尾“自能成羽翼,何必仰云梯”二句,更与一般游仙诗的旨趣大相径庭。

据说修炼日久得道成仙的人,腋下会生出双翅来,飞升仙界,人称羽化登仙。然而又有得道者登云梯入仙界之说。如郭璞《游仙诗》:“灵谿可潜盘,安事登云梯?”似已开王勃诗的先声。王勃此处是说,既然身生羽翼,自可飞升,还要云梯何用?他游览道观,未有敬畏之心,反而心生疑窦,可见不是个学仙的材料。然而于此正可见王勃积极迈往的少年志向。

王勃高才早慧,自谓有王佐之才,常怀矫首天外之志。然而当时门阀观念根深蒂固,若非高门出身,须有达官汲引,否则才秀人微,进身无门。故士林官场,干谒成风。王勃以才能自负,故不屑求人。他的坎坷不遇由于此,而其可敬之处亦在乎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两句诗可以引申为:要靠自身的努力和才学奋飞青云,而不必攀龙附凤,仰求他人。周济论词,有“作者之心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之说,王国维亦曾借唐宋人的爱情词来说明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故知如此解释,亦当为读者诸君相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